商超内,保健品、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持续热销;电商平台上,能量补给类、“轻养生”类零食备受追捧;中式养生馆,艾灸、拔罐等“国潮养生”预约火爆,吸引众多年轻人投身其中,砸下“真金白银”……如今,青年群体日益成为健康消费的生力军,打开了个性化、品质化的商业新空间,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
康养受追捧,自我管理更主动
曾经,“康养”一词基本专属于中老年人。如今,青年群体也不遑多让,争相加入“养生局”。
江西鹰潭信江新区的周佳敏尽管只有20岁出头,却懂得不少养生门道。平日里,她会自制薏仁红豆汤、银耳雪梨汤等滋补养生汤,用来代替奶茶、蛋糕等甜食。周佳敏也会吃糖,但不是普通糖,而是富铁软糖、叶黄素酯软糖等。网购低热、低脂、具有功能性的食品,健康膳食再搭配合理运动,这样的生活方式,让她觉得轻盈而有活力。
相关市场调研显示,与上一代消费者相比,“90后”和“00后”更注重预防和保养,讲究“精细养生,即刻滋补”,在康养这件事上,认真不含糊。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更好的物质条件、更高的教育水平、更便捷的健康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慢性疾病低龄化案例的宣传普及等因素,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更主动地管理自我健康。
青年群体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对康养产品需求旺盛,也给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市场机遇。他们纷纷“各显神通”,源源不断地创造优质供给。
如今,年轻人对健康服务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健康产品的消费热情不断走高。美团、大众点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以来,“滋补养生类火锅”关键词搜索量增幅最快,而且25岁至30岁用户搜索热情最高;不少餐饮商户提前上线了品质团购套餐,成功招揽年轻顾客到店消费。快手电商2024年数据显示,在身体清洁领域,身体精油/皂、泡澡浴包等的销售商品数、订单量均呈现年同比翻倍增长。年轻人健康消费方式精细化、多样化、便捷化,推动健康产业向上发展。
消费更“走心”,精神健康受重视
“点香时异常专注,闻香时心无杂念,比玩手机充实多了。”29岁的王苗苗下班后,喜欢来到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毛家山村,在闻香课堂上疗愈身心。
闻香课堂是毛家山村打造的非遗课堂的一部分。花艺教室里修剪花枝、美妆课堂上雕琢妆容、手工坊中塑造创意……众多年轻人涌入非遗课堂,在体验与学习中放慢生活节奏、舒缓精神压力。
周末早上,山东肥城市民中心的图书馆十分热闹。读者在书架间穿梭、选书,书香氤氲的阅读区里坐着不少安静阅读的年轻人。“我喜欢阅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学习调整心态,这对日常生活很有帮助。”阅读爱好者李明亮说。
《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显示,当下年轻人在愿意增加支出的消费品类上,选择旅行、学习的比例(分别为36.5%、23.1%)显著超过了选择服饰、美容的比例(分别为16.2%、13.7%)。更多年轻人选择在旅行中放松身心、在学习中涵养心灵,追求更加平和、自洽的精神状态。
“注重精神健康消费,是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研究员朱迪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自我及家庭幸福更关注,消费习惯的改变正反映出他们愈发重视精神健康的新消费观。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