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张磊 刘宁宁
养老是民生之重,为让老年人更好地颐养天年,昌乐县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为导向,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推进互助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日前,记者来到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幸福院看到,活动室里,有几位老人在下棋;餐厅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制作午餐。“今天中午做的猪肉炖茄子,面食有水饺、馒头、油卷。近几天比较冷,等天气暖和了会准备水果。”工作人员胡会萍说。
“在幸福院里有人陪伴,不愁吃穿,而且就在村里,跟在家里一个样,生活舒心又自在。”赵桂兰老人说。
记者走进昌乐县宝城街道东徐村幸福食堂看到,餐厅宽敞亮堂、用餐区整洁干净、文化墙设计精美。临近中午饭点,村里不少老人陆续赶来就餐。
“孩子上班,中午不回家,以前我自己在家做饭,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不够麻烦的。自从有了幸福食堂,我就来这里吃,干净卫生,非常方便。”该村的李万顺老人说。
这个幸福食堂是东徐村依托“幸福小院”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建造而成,食堂内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运营。
“我们还在食堂隔壁建设了老年休闲区,设有棋牌室和阅览室,让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全方位照料。”东徐村党支部书记段向东说。
据了解,像这样的幸福食堂,昌乐县已经建成29处,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吃上舒心的一餐热饭,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情。
昌乐县民政局副局长、县老龄健康服务中心主任王旭平介绍,按照“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政府支持、互助服务”和“一村一策”的原则,昌乐县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校舍、原村委办公室、集体房屋等资源,改造建设就近互助养老服务场所,打造15分钟服务圈,努力让老人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周到暖心的服务。
“头晕不晕?有没有心慌的表现?药都按时吃了吗?睡眠还好吧?”日前,昌乐县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来到宝都街道南苑小区居家护理人员房大爷家中,为他更换导尿管,并进行心脏听诊、测血糖、量血压等常规检查。
“医务人员服务很好,每星期来两次,帮着换尿管、量血压、测血糖等,有事一打电话就到。”房大爷的老伴崔大娘说,经过几年的护理、诊治,房大爷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
以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为中心,昌乐县积极探索实施“家庭病床”“签约服务”“医养互转”三种医养结合路径,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有效衔接的多层次服务网络,让养老更有“医”靠,成为幸福晚年的坚实依托。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在昌乐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优质规范、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老年人的获得感越来越足、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