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都有多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范围地区大幅降温。一些人习惯称之为寒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应称之为寒潮。那么什么是寒潮,什么是寒流?二者有何区别?我们一起来捋一捋。
寒潮是一种寒冷空气
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较广。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侵袭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天的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的标准也不相同。
寒潮的发生
侵入中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高于南方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的影响
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南下时,在中国西北和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常有大风沙天气。在淮河以北地区一般表现为少雨,偶尔有降雪。寒潮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在中国冬季,寒潮一般每隔3天-8天出现一次,但比较强大的寒潮平均每年有4次左右,大致出现在10月底至次年1月下旬,个别年份在2月下旬也有寒潮发生。
当寒潮向南方大规模流动时,暖空气也随之“节节败退”,因此所经过的地区,首先受到暖空气的影响,温度会显著升高。如果经过的地区已在暖气团的控制下,在寒潮发生前、暖空气不断输送之下,也会出现温度猛烈升高的天气,因而经常在寒潮发生之前暖和一两天。
然而,入侵我国的寒潮并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另外,寒潮还受我国高山峻岭阻挡的影响。
寒流是一种海水运动方式
要清楚什么是寒流,先了解什么是洋流。海洋表层的水以巨大的规模、相对稳定的速度,沿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有规律地不断流动,称为洋流。
洋流按其性质可分暖流和寒流两种。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海水温度比经过海区海水温度低的称为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皆属寒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一般属于暖流,唯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受南极大陆及海上浮冰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属于寒流。
洋流的形成
洋流是海面受长期而稳定的风向吹送形成的。此外,还与海水的密度、海面的高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岛屿的分布等因素有关。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是暖流,东部是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度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
洋流的影响
洋流主要影响大陆沿岸气候,寒流会使流经海区和沿海地带的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暖流流经的海区和沿海地带,一般较同纬度其他海区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