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五老”献余热 添彩和美乡村

(2024年11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鲁萍
爱心档案
志愿服务已三年,绘就文明新风景

  11月15日,青州市益都街道西高村进行了一次独具特色的活动,村“五老”志愿服务队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拔除杂草、清理枯枝落叶。这是村“五老”积极参与开展的常态化“卫生一日洁”活动。
  截至目前,“晚霞·新风”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三年。2021年7月,西高村发挥“五老”威望高、热心肠、经验足的优势,瞄准“五老”“被需要”的心理特点,公开吸收优秀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26人成立农村“五老”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晚霞·新风”志愿服务项目,助力开展文明新风倡树、村庄平安和谐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余热光芒。
  他们脚沾泥土,用爱心、真心、热心关爱青少年成长、弘扬孝道文化、建设和美乡村,用行动书写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篇,以最美身影映出乡风文明新风景。
暖心故事
孝老爱亲树家风,巧化干戈暖亲情

  王新春是西高村的一名退休老干部,他始终把倡孝扬善、敬老爱老当作自家的优良家风来传承,并且身体力行,积极推广,营造文明乡风。
  村里的李姓兄弟曾因一些小矛盾反目成仇,在赡养父母这件事上,他们屡次产生分歧,使得老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王新春得知此事后,先是分别前往两兄弟的家中进行了走访调解,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而后,王新春寻找合适的时机,将兄弟二人聚到一起。他以自己赡养老人的亲身经历,向他们生动地阐述“百善孝为先”的孝道理念。
  在王新春的努力下,李姓兄弟最终冰释前嫌,共同敬养老人,让这个家庭重新充满了温暖和亲情。
倾心引路青少年,点亮成长启明灯
  在西高村,有一位令人尊敬的退休老教师王之生。身为老教师的他,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怀备至。王之生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力行,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与承诺。他带领“五老”团队与20多个孩子“结对子”,不辞辛劳地进行了200多次入户家访。同时,他还组织了爱护树木、使用礼貌用语等260多次小活动,积极引导孩子们争当崇文尚礼的新时代好少年。
  村里有一位李姓青年,初中毕业后便混迹街头。王之生得知后,主动对其进行包靠。他多次前往李姓青年家中,从政策法规讲到家国情怀,反复对其进行教育,帮助青年规范言行举止,帮其重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城市温度
发挥余热映初心
共筑活力志愿城

□本报评论员 王鲁萍
  在青州市益都街道西高村,“五老”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深刻内涵。他们组成志愿服务队,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在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群可爱的老人,虽已白发苍苍,却以火热之心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易旧俗树新风到矛盾调处化解,从织网扎根兜底到美丽村庄建设,“五老”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组成智囊团,为村“两委”决策提供参考,反馈民情民意;他们守护村庄安全,为村民撑起平安大伞;他们带头整治环境,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他们带领青少年关爱困境家庭,传递人间真情。
  “五老”志愿服务队的奉献精神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村民。他们用余热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为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老”的故事温暖人心,潍坊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志愿者而更加温暖,他们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共同打造这座充满爱与希望的志愿之城。
        本版图片均由益都街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