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吕金浮

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 诠释教育真谛

(2024年11月0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今年46岁的吕金浮是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是寿光市优秀共产党员、寿光市第十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潍坊市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还获评寿光市优秀教师。
  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吕金浮矢志不渝的目标。从教以来,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参与并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吕金浮承担着《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吕金浮注重讲课艺术,从不以师长自居,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她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她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搞科研。在她的指导下,2020级园艺专业黄岗等5名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台蔬菜栽培及设施装备研发中,先后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
  在教学研究方面,吕金浮主编出版高校教材《园艺植物栽培学》;主持的精品课程《花卉学》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吕金浮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认真贯彻教书育人思想。她吸纳26名学生加入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专利7项;先后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挑战杯”省赛银奖等奖项,立项国家级及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吕金浮认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齐头并进,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一名高校老师的价值。因此,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长期从事蔬菜种质资源的发掘、保存和创新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功能基因研究,生物育种体系构建及分子育种商业化应用研究;开展蔬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新品种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社会服务。
  “说心里话,搞科研很难,尤其是我从事的育种工作,非常枯燥,需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实验,一个新品种从选育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可能需要数年的磨砺,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能坚守初心、不怕失败、持之以恒。”吕金浮说。
  据了解,为了确保科研数据完整、准确,吕金浮经常带领团队置身在每茬上万株的实验材料中,一株株精心调查,一株株细心采种,她和团队的付出换回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主持参与《番茄种质创新及其新品种选育》《岛礁(N004)蔬菜种植试验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计划二等奖等18项科研奖励;创制设施蔬菜核心种质资源600余份,在农业农村部登记新品种38个;基于品种特性及设施环境,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模式,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体系,已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年创产值1200万元以上,得到了广大基层种子推销人员及菜农的高度认可,真正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实践中。
  吕金浮说,寿光市被誉为“蔬菜之乡”,这给她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给她提供了展示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三尺讲台和广袤田野的辛勤耕耘中,为国家培养更多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