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冲巴 聚焦巴黎奥运会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4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长城刻字非好汉
文明旅游勿留名

(2024年08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于哲
  日前,女游客唐某在八达岭长城北八楼游览时,用钥匙在城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被现场其他游客发现并举报。经警方进一步调查,唐某已经离开八达岭景区,前往颐和园游玩,民警立即赶往颐和园,将唐某查获。最终,警方依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唐某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200元的处罚,唐某也被列入八达岭景区的黑名单以示惩戒。
     (据《北京日报》)
  又是一则在文物上刻字留名的新闻,每当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禁想问,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有人在景区和名胜古迹刻字留念?
  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宏伟壮丽的景观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总有一些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行为,对这一珍贵的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对于长城上的刻字,有专家称,不管是磨掉还是覆盖,都会对文物本身造成破坏,想要修复被刻字的砖体,难比登天。
  要知道,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共道德,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该事件中,警方依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唐某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200元的处罚,唐某也被列入八达岭景区的黑名单以示惩戒。
  值得称赞的是,涉事女游客被现场其他游客发现并举报,体现出绝大部分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监督意识。举报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为民警和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接到群众举报后警方的迅速响应、果断出手同样让围观的网友们印象深刻,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对于随意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一方面,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抓到一个严惩一个,充分发挥法治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起到的引领、规范和保障的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保护文物光荣,损坏文物可耻”的理念和“破坏文物违法”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此外,也要充分发挥广大游客的监督作用,如果越来越多的游客能挺身而出,向不文明行为说“不”,“长城刻字”之类行为必将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