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她,我开始觉醒
20年前,我在镇政府工作,是合同工,干很繁杂的活,经常加班,拿很少的工资,但那时我很满足,甚至很自得。父亲是镇政府公务员,母亲是镇小学的老师,丈夫在镇财政所,在一众亲朋好友眼里,他们都是体面人。我中专毕业进了政府部门,虽说是合同工,但听说以后还是有转正的机会。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就是井底之蛙,而且井和井不一样,我的井口很小,小到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可对于从小到大生活半径没超过方圆五十公里的我来说,看着周围人条件跟我差不多,或者大多不如我,免不了自我膨胀。那些年,市面上流行什么衣服,我立刻买来穿上,从来没去考虑适不适合自己,时兴金首饰,项链、耳环、手链、戒指也都置办上,当时美得不行。前几年,搬家收拾抽屉,看到一小撮细细的项链、手链缩在盒子里,扔了不舍得,留着又感觉别扭,因为它映照出之前的那个我——俗气。
可当时年轻的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小家子气和俗气,相反还经常以引领时尚的姿态去指点别人:“现在兴踩脚裤啊,我去小商品城的时候也给你带一条哈。”
上小学、中学都在镇上,读中专也是在本市,之后回到从小长到大的乡镇工作、结婚、生孩子,一切都顺风顺水,一切都比周围人好。有近十年的时间,我是在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爆棚中度过的,直到遇见她。
我29岁那年,单位组织去苏州学习,之前也多次出去学习,但多半是旅游。但那次不同,新换的领导很认真地带我们去了苏州的一个乡镇,看人家是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为合同工,我对此一点都不感兴趣,心里想的是参观学习完去景点照相,然后吃美食。没想到的是,当那个乡镇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出现时,我被其中的一个人吸引了。
先是她的穿着让我吃惊了。她穿了一件旗袍,要知道那个年代,哪怕是在大城市,政府机关女干部的穿着也是中规中矩的。接着,她在介绍工作时,一口夹带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让我生出羡慕:“太好听了。”
我入神地听着,听她讲述如何带领农民多样化种植,又如何讲农产品转化、如何打造自有品牌……这些我只是听说过,我们当地还没开展这样的工作,而人家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了。
因为被吸引,就生出好奇心:“这女的无论是长的、穿的还是工作,怎么这么出色啊……”当我跟同事嘀咕时,她的一番话让我更加吃惊了。原来,她是上海人,是来苏州挂职的。
参观学习结束后,一起用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她的一举一动都很优雅,像极了大学教授。我知道打听一个陌生人,而且还是领导,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但我实在没忍住,问了接待我们的一个女同志:“你们领导不但穿的时髦,而且水平还那么高。”
很幸运,那位女同志性格外向,很热情地介绍起她的领导来:“她毕业于名牌大学,在国外上的研究生,回国后进了机关。她会三门外语,但工作起来是不要命的,有时连续加班,男同事都熬不过她……”
我越听,对她的崇拜之心就越强烈,很想过去跟她打个招呼,但我太自惭形秽了。在她面前,我觉得自己又丑又胖还土气,加上她又是领导,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她,自始至终没有勇气跟她说半句话。
苏州乡镇的参观学习结束后,安排去苏州园林参观。如果是以前,我要频繁地换衣服,不停地照相,但那次我心不在焉,再美的风景也没了兴趣,脑子里想的全是那位女领导。
高学历、海归、精通三门外语,工作能力强,还踏实肯干……跟人家比,自己一中专生,总共出省三次,连普通话都说不好,领导交待工作就做,不安排就玩,还觉得高人一等、占尽优势,这些想法真是太庸俗,太肤浅了……
遇见她,我变得不同
现在想来,那次学习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只是当时不自知。
回来后,不知不觉中我发生了变化,话少了,不再炫耀了,不再消磨时间了,更主要的我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重新上学。
当时有很多学习机会,我争取到了去省财经学院读本科的名额。在省城,我看到了跟乡镇不一样的人和事,越发觉得之前的自己就像井底之蛙。两年的学习结束,恰巧有“一推双考”的机会,我考进了区政府的部门。到了新的单位,面对新业务,我虚心地向同事请教,遇到困难也不抱怨,而是多想办法积极解决。我工作主动,虽然离家远,但需要加班时,我从不以此为借口推脱,如果时间太晚,我就在办公室凑合一宿。
有付出就有收获,一连三年,年终考核我都被评为优秀,第四年提了副科长,又过了两年,成为科室正职,前年升职调到另一个部门。这些年来,我一心扑在工作上,也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说这些非自夸,我想表达的是自己变了,而且很多变化是不自知的。直到越来越多的人夸我事业有成,夸我越来越有气质,夸我衣品越来越好,夸我情商越来越高,夸我越来越含蓄低调,我才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真的变了很多,而这些变化是不知不觉的。
面对夸赞,我一直觉得恭维和场面话居多,直到我姐姐也多次说,我跟之前比像变了个人似的,我才回想这十年走过的路,明白很多变化是靠醒悟和努力得来的。
在读本科时,看到班里很多同学业余时间各种自学,于是我跟着一位老师学习书法,这些年一直坚持了下来,后来我又学心理学、营养学,练舞蹈和瑜伽,更受益的还是不间断地读书,有文学方面的,也有哲学方面的。虽然大部分书只是看过而已,但架不住看得多,吸收的相对也多。
向内求是一个方面,我觉得从别人身上学好的东西也非常受益。看到哪位女士穿着打扮特别有气质,我开始“照猫画虎”,后来就穿出了自己的风格;单位里有同事喜欢古典文学,有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每天跟他学习《诗经》,打卡背唐诗宋词;我报班学习普通话,买网课学英语……
细水长流的付出,得到的是满满的收获。同时,我很愿意把收益的东西跟他人分享,于是很用心地建了好多群,有读书的、书法的、美食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生活得丰富多彩一些。时不时,群里有人跟我私聊,说在我的带领和督促下,他们把花在刷视频的时间用来读书、练书法,现在感觉气质都变了。
听到这些话,我很感慨,不由地想起20年前在苏州遇见的那位女领导。她是我变化的内因起点和动力,她是我的榜样。至今,我都忘不了她。现在想来,我和她连一句交谈都没有,人家都不知道有我的存在,我却把她视为命运转折的引领者。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但我很清楚,她就像光,照亮了我所在的井底。我攀援着那束光爬出井底,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在新的天地里,我看到更多与她一样的人,出于羡慕与向往,我愿意变成这些人的样子,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
对,就是这样,我很庆幸自己在年轻时遇见了她,也很感恩认识了很多跟她一样美好的女性,为了跟她们一样,我很努力地工作、学习和生活。面对收获,我很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自己居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也会成为照亮别人的光,就如同当初那个美丽的女人是我的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