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于哲
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接到居民报警后,上海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在外省将嫌疑人通某抓获并追回全部赃物。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据《法治日报》)
据了解,硅胶人脸面具由特种硅胶或类似材料制成,通常应用于电影、电视剧或舞台剧化妆。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硅胶人脸面具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以此类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与硅胶人脸面具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类面具的销售使用目前尚存在监管缺失。在各大网购平台,只需输入“硅胶面具”等关键词,就会弹出各式各样的硅胶人脸面具,其中不乏明星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人脸形象,有的商家甚至在商品名称上直接标注为“易容面具”。
这些价格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的硅胶人脸面具,其仿真程度也与价格成正比,有的商家甚至可以接受定制,并直言可以轻松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打开他人手机、穿过门禁……
脸是人类的天然身份证件。如果硅胶人脸面具产业从一开始没有做到规范发展,就有可能沦为教唆犯罪、帮助犯罪的道具。比如,如果有人假借他人的“面孔”去干违法犯罪的勾当,会对无辜者造成极大伤害,也会给警方办案制造很大的困扰。而人脸生物信息一旦被滥用、冒用,不仅挑战了社会的治安底线,更威胁到社会信任的基础。科技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须以人为本、向上向善,如果不能够有效控制一些科技的“黑化”,那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毋庸置疑的是,硅胶人脸面具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其潜在危害性不容小觑。这就需要通过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硅胶人脸面具的生产及销售,并根据仿真程度进行分级管理,让高仿真硅胶人脸面具的生产、销售时刻处在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同时,电商平台也应该加强审核和监管力度,确保商家在售卖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管理规定,莫让其沦为违法犯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