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邑市龙池镇,有这样一家特殊的面馆,店内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后厨却只有锅碗瓢盆的声音,这家面馆名叫“吉祥拉面”,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听障夫妇。10年来,孙志勇、邢晓菊二人踏实做好每一碗面,收获了众多老顾客的信任,同时他们热心公益事业,用点滴善举传递大爱和温情。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国栋 张沁
老板和顾客有着特殊的默契
5月13日11时许,记者走进了这家名为“吉祥拉面”的小店,午饭时间,店内坐满了顾客,后厨内孙志勇、邢晓菊夫妇正安静有序地忙碌着。记者环顾四周发现,面馆虽然不大但干净、温馨,桌椅和各类物品摆放得非常整齐,点餐区的玻璃上明确标注了菜单和价目表。“一份小碗煎蛋拉面,一份大碗牛肉拉面。”顾客刘先生一边指着自己点的菜品一边对着后厨比划,听明白意思的孙志勇连连点头。
“我是这家店的常客了,这里的面味道好且量大,老板虽然是听障人士,但服务热情周到。”很快,刘先生的面就上桌了,他熟练地自取了碗筷和小菜,开始吃面,就餐完毕后自行扫码付款离开了。
跟刘先生一样,店内的顾客都与孙志勇、邢晓菊夫妇保持着特殊的默契,点单、就餐、自取小菜和饮品,就餐后自行扫码付款,与普通餐饮店相比,这里少了一丝喧闹,多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暖。
用心经营,小店生意愈发红火
孙志勇1990年出生于龙池镇龙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时的一次高烧让他失去了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初中毕业后,他进入潍坊特殊教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烹饪,后又专门学习拉面技术。2014年4月,在父母的支持下,孙志勇回老家开了这家名为“吉祥拉面”的面馆。
创业之初,孙志勇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能与顾客更好地交流。他优化菜单,反复思考待客流程,将常用手语印制上墙,并将所有能想到的顾客需求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经过数月的积累和改进,他与顾客的交流越来越顺畅。由于为人实在、诚信经营,拉面馆的生意愈发红火。其间,孙志勇结识了同为听障者的邢晓菊,相似的命运让两人惺惺相惜,并很快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照顾、恩爱有加,用心经营着这家小店,真正做到了自食其力。
“我儿子虽然身体情况特殊,但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晓菊更是贤惠、孝顺,两个孩子勤劳肯干,让我特别放心。”孙志勇的母亲刘丽娟言语里满是骄傲。
心怀大爱,点滴善举描绘担当
因为接受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夫妻俩希望能够尽微薄之力回馈社会。2017年10月,两人加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面馆也成了镇上的“爱心驿站”,为周边户外劳动者提供便利。
多年来,夫妻二人风雨无阻地跟随义工前往偏远村庄、敬老院,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他们还会自费购买物品去看望老弱乡邻。
采访的最后,孙志勇用纸和笔为记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能拥有现在的生活,我们非常知足。一路走来得到过很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也会尽己所能温暖他人、奉献更多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