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08 09版:特别报道

16版:光影记录

偶园

(2024年04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偶园如玉,嵌于青州古城。
  春入偶园,翠竹万竿,迎面而至,枝云叶雨,姿态万千。东行三百步,甬道尽处一巨石如山,屏立园中。过巨石,乃牡丹园,魏紫姚黄,花团锦簇,又有赤芍白芍,弄影炫光。花间一亭,曰一草亭。亭侧,数太湖石兀立,秀、瘦、皱、透,四美皆俱,福、寿、康、宁四石皆如字之形,可谓奇绝。而寿石又为之冠,高六尺余,虽无峰峦峭拔之姿,却婉转通透,玲珑多窍,大孔儿童可穿,小孔不计其数,形若“壽”,韵高古,叹为观止。
  南行数步,过楮绿门,登松风阁。阁高数丈,顶平若砥,凉风曳袖,花香袭襟,园内景色皆来眼底,虽无酒无茗,却休宁心恬、欣然怡然。
  佳山堂为园之主体建筑。有二柱、三间、六牖。堂前轮广百余尺,萋萋芳草,茵茵绿地。桧柏十数株,皆大十余围,修干若笔,冠盖凝云,枝柯别出,如龙蛇竞走。
  堂南迭石成山。坪、峰、涧、台分明。虽为假山,却片山多致,寸石生情。西峰植松六株,已数围,枝繁叶盛。立松下,可避风雨,亦可谓六大夫松。下西峰,入中峰之洞窟,曲径蛇行,窄处仅能侧身而过。正蹑足慎行,忽豁然开朗,宽可置桌而饮,圆孔入光,似皓月临空。拾级而上,出洞窟,即至中峰东麓,履嶙峋石,登中峰顶。两松偃石侧出,一枯一荣,枯枝倔强,势指南天;荣者苍苍,矗立如伞张。
  立峰巅,北瞰偶园,楼台亭榭,雕梁画栋,古韵悠悠;茂树杂花,奇石翠竹,生机盎然。
  峰东临涧,筑卧云亭。非亭凌云,乃言其势也。亭下筑桥,连中东二峰。有水如练,北汇方池。池中素荷摇曳,红鲤相戏,清波潋滟。
  余三十年前,曾游偶园,佳山堂锁定,只得隔窗而窥。但见室内器具杂陈,蛛网尘封,一片萧然。
  今佳山堂装点一新,高阔明亮。壁上书画典雅,堂前茶案条陈。茶香墨香醒脾,琴声鸟声怡情。饮茶乎?品韵也。
  偶园甲青州诸园,佳山堂又冠偶园。
  坐佳山堂,掇香茗一杯,聊偶园沧桑。昔衡王以民脂民膏筑成此园。“一两银一两石”,购太湖石于园中,淫逸终日,期寿如石坚。然期寿并未永寿,衡王也未永恒。明王朝大厦倾颓,衡王府即被抄没,偶园亦没归官有。
  清初冯溥自京归,康熙将此园赐予冯氏,故又称冯家花园。冯氏又增新致,名偶园,其后人作《偶园记略》,亦想子孙永保。然义和团起,八国联军入京,尔后烽火不断,清王朝的气数尽了,偶园又易人手。
  “千年田易八百主”。寿石还在,古木犹存,偶园多情,然历史无情。纵观古今世间万物,不易者有何?人民膏脂筑成偶园,偶园终归其主。
  偶园如画,赏之荡心涤肺;偶园如史,读之启人深思。(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庆德写于2004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