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甘肃积石山地震 救援工作紧张进行中

(2023年12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2月19日,救援人员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进行救援。
  12月19日,西部战区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小学展开救援。
  12月19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大河村,消防人员开展救援。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柳沟乡距离县城约8公里。灾害发生后,公安、消防、武警、卫健等部门迅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截至12月19日13时,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6.2级地震已造成当地113人遇难,536人受伤,房屋损毁155393间。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记者19日从青海省海东市抗震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已造成海东市13人遇难、182人受伤,20人失联,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应急管理部统筹调派
多方救援力量增援灾区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针对灾害应对实际和灾区救援需求,紧急启动中央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和航空救援协调联动机制,迅速统筹调派应急救援力量增援灾区。
  在此过程中,灾区周边相关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28支730余人被调派赶赴灾区,开展人员搜救、道路抢通、地震次生灾害处置等行动。同时,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41支2800余人保持应急状态,随时进行增援。衔接军队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灾行动。落实航线、空域等保障措施,1架Bell-407直升机已到达甘肃积石山县,1架翼龙无人机已抵达灾区,2架救援直升机、1架翼龙无人机做好出动准备。
  截至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救援人员2042人、救援车381辆、搜救犬37只赶赴灾区救援。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对7个镇、30个村、53个社区、2723户家庭进行全面排查搜索,摸排危房885间、地质灾害隐患点73处。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排危除险497处。
  应急管理部指导甘肃省启动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11支294人到达灾区开展救援救灾救助工作。同时,社会应急力量500余人保持应急准备,随时准备增援。
多部门增调第三批中央救灾物资
  根据地方救灾需要,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前期已向甘肃灾区调拨9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基础上,向甘肃省增调第三批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包括2000顶棉帐篷、5000张折叠床、5000件棉大衣和1万床棉被。
  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17时,相关部门已累计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调拨中央救灾物资13.35万件,全力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鉴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情严重,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全力以赴,拯救更多生命”——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救治一线见闻
  19日5时10分,记者抵达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是此次地震伤员救治前方“大本营”。记者刚跨进医院大门,紧跟着2辆救护车鸣笛呼啸而来。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将担架车上的伤员快速推入门诊大楼。大楼内,早已等候的医疗组迅速接管,一边询问伤员病情,一边推着担架车进入急诊科留观室,做进一步诊断。
  原本只能容纳6张病床的留观室,被进进出出的担架车“占满”。一名医生告诉记者,每半个小时就有10多辆担架车从这里分流到相应科室。医护人员紧密协作,穿梭于病床和担架车之间问诊施救。
  看片子、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在急诊科抢救室,积石山县人民医院侯怀鹏医生和8名同事正在对一名幸存者实施抢救。地震发生后,他们立即回到医院,将住院患者安全转移后,又转战急诊科抢救室。从子夜到黎明,已使20多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我们唯有全力以赴,拯救更多的生命。”侯怀鹏说。
  甘肃省州县各级医疗机构已派出救援队伍19支386人抵达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紧急调派医疗应急工作负责人,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重症、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国家级专家赶赴甘肃。
  “我们是兰大第二批医疗队,早上7时许抵达积石山县。我们首先对重症伤员进行了集中救治,现在我们又接到新任务,要去接管一个病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医生罗长江说。
  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董文彬介绍,受伤人员主要收治在这里,现在国家、省、州,以及兄弟县(市)的各级医疗救援队陆续抵达,正在积极开展救治工作,为最大限度保障灾后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注入能量。
  首批次抵达积石山震中的临夏县医疗队在持续奋战近9小时后,稍作休整再出发,奔赴震中转运、救治伤员。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