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志愿服务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部分高校不再给研究生安排住宿 合理吗

(2023年12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为学生提供宿舍,不再是高校的既定规则。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不予安排住宿”,高校的“官宣”合理吗?
高校 已有多所明确不予安排住宿
  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例如,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
  其中,部分高校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早在2019年,复旦大学就明确不为专硕生提供校内住宿,会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也有部分高校对全日制硕士生实行自愿申请制。湖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写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江苏高校中,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东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标明,学校统筹多方资源对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生安排住宿,对非全日制硕士生不安排住宿。

学生 高校的学术成就是选择关键
  “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现在随着高校扩招,住宿资源非常紧张是现实问题。”一位双一流高校的研一学生表示,自己当初选择报考,已经详细摸清了学校的一切情况,“如果是在报考时就明确这点,那就属于双方的契约,选择报考专硕就相当于认同了,没必要抱怨或者觉得不公平。”也有学生表示,专硕不应被“区别对待”。“这样的安排学校说不出道理”。
  在江苏某高校专硕就读的小姜表示,考上研究生之前,她给自己定下的租房预算是1200元-1500元,最后,她在距离学校10分钟通勤时间的地方,租到了月租1300元的房子。
  “报考的时候,我也考虑过住宿的问题,但因为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很高,我非常向往它的光环,所以可以忽略这一点。”小姜提到,自己在报考时也与家长沟通过,他们一致认为只要能考上,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
  在读研期间,小姜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元的交通补助,这笔交通补助是为专硕生提供的,虽然不能抵消租金,但能够缓解她在学生时期的经济压力。
  相比于小姜,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小王承担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对于普通家庭的她来说,在学校附近和室友合租一间月租超5000元的主卧,负担比较大。小王表示,自己拿学校“无可奈何”,学校的光环足以让她支付这笔费用。“这可能是一个大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双一流高校通过校区之间的协调,解决了研究生宿舍安排问题。对此,部分网友和在校生表示了理解。有观点认为,虽然研究生比较有独立能力,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学校也需要关注专硕在校外的安全情况和生活状态,必要时可以给予通勤这类补贴,减小生活压力。

专家 宿舍安排考验高校管理能力
  虽然遭遇质疑,但部分研究生不予安排住宿或将成为大趋势。据教育部通报,目前我国已累计培养1100多万研究生。2022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365万。在学研究生数量上升,宿舍资源逐年告急。
  不少教育专家表示,不仅是宿舍安排问题,高校在研究生奖学金问题上,学硕和专硕同样有差距,研究生培养资源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将是对学校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针对多所高校宣布不予安排住宿的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显现;另一方面,硕士生作为成年人,高校不为其提供住宿的风险相对较低,因而会选择让硕士生自行安排住宿。从国际上来看,多数国家的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甚至一些国家的高校不为本科生提供住宿,同时,一些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房源。
  而另一边,变革高校住宿管理方式、部分剥离高校的住宿提供职能的解决方式也在业界有一定呼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中国高校的学生住宿还是由学校提供,普遍实行寄宿制,而这种寄宿制管理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不应由大学承担的责任,该剥离的迟早要剥离。
  “学校可以为部分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提供相对低价的宿舍。学校宿舍都是需要租金的,而不同城市宿舍的租金差别比较大,有些城市的租房价格相对较低,而一线城市整体的租房价格高,可能学校要提供的补贴更多。未来,住宿支出也许会成为学生选择就读哪一所学校的衡量标准之一。”储朝晖建议,针对经济相对困难学生,学校应整体规划,改善他们的困境。一些世界知名的高校,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同样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学校需要做的是统筹规划,为经济相对困难学生提供保障,而不仅仅是独立解决某一项困难。
        本报综合央广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