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2023潍坊国际风筝嘉年华

12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从大银幕感受竞技体育的热血力量

(2023年09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9届杭州亚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借着亚运会的东风,竞技体育电影也在近期迎来了观影高潮。本期电影汇,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关于竞技体育热血沸腾的岁月。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热烈》以杭州亚运会为背景,引发观众共鸣
  由大鹏执导,黄渤、王一博领衔主演的亚运献礼片《热烈》,讲述了老炮儿丁雷与少年陈烁因街舞结缘、勇敢追梦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迅速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喜爱。
  《热烈》作为亚运主题电影,全片都在杭州拍摄。西湖、奥体中心、杭州国际会议中心等众多标志性建筑的身影隐现在剧情中,让观众一睹亚运之城的风采。
  影片中,陈烁和丁雷都是人潮人海中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经历人生失意后,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虽然前路布满荆棘,但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与梦想果断前进。在这部竞技体育片中,除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等元素带给观众笑点和泪点,大鹏对于整体节奏的把控也是颇为流畅,在起承转合间让人看得十分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为体现专业性,电影选用了职业舞者参演。剧情中的一些专业动作,例如头转、单肘连抛、空中大回环等,将街舞的炫酷燃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近距离地领略街舞的独特魅力。从他们身上,让人看到真正的体育精神,有挫折、有成功,只要有心中的那份热爱,输赢并不那么重要。

《我的九月》展现人们对亚运会的期待之情
  1990年,北京亚运会这一国际体育盛事的召开,让全民的体育自信都被集中点燃了。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部以北京亚运会为背景的电影《我的九月》。
  《我的九月》上映于1990年,由尹力执导,张国立、张萌等主演。影片讲述在北京亚运会前夕,大榆树小学的百余名学生正在为开幕式的团体操表演进行紧张的训练。其中,一名叫安建军的孩子因为总是反应慢半拍被取消参加资格。在经历捐款被他人抢功劳等事件之后,安建军勤奋练习,终于把握住重新加入团体表演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友谊和成长,还见证了北京亚运会的召开。
  上世纪90年代的这部竞技体育题材电影,可以用成长故事来概括,它以力量的竞技、励志的效果,冲击着观众的眼球。电影用自然美的镜头语言来表达生活、展示人物,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展现人们对亚运会呼之欲出的期待之情。
  此外,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张国立凭借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将参与亚运会开幕式的激情与学生们的成长完美融合在一起。
  相比现如今的竞技体育题材电影,《我的九月》体现更多的是市井气息,特别是北京胡同里的生活,让人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竞技体育题材电影越来越多元化
  说到竞技体育题材电影,多多少少承载着大众对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或者对某位运动员及历史性夺冠的珍贵记忆。运动员背后付出的汗水与泪水、千钧一发的时刻、胜利的狂欢、失败的懊恼……通过电影艺术的形式,向观众娓娓道来。
  近年来,电影工作者充分结合不同体育运动的竞技特性和动感表现,通过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的类型元素,以丰富的电影语言,实现体育类型片的升级。
  这其中,竞技体育题材电影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影片或回归体育本体,以训练和比赛等体育元素阐释体育精神的多元化和深刻性;或以体育题材为切口体现现实情怀,表达更多内涵。
  《夺冠》《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女篮5号》等片大多集中在排球、乒乓球、篮球等大家熟悉的大众项目或中国传统优势项目。新兴和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也陆续登上大银幕,例如《八角笼中》将故事聚焦在了格斗项目;《硬汉枪神》聚焦电竞项目;《超越》则聚焦短跑项目。这些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竞技体育题材电影的接受和了解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这一理念。这不仅是当代竞技体育的重要精神,也是一种颇具现代性的积极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