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沁 陆菁菁
37岁的季彬是日照莒县人,他的爱人窦江莹来自河北保定,因为工作原因,二人在潍坊定居10年了,目前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
2022年,季彬转业后被安置到潍坊高新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一个特殊的机会,他了解到春雨义工这个爱心组织。“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总想着多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季彬说,凭着身上的军人热血和那份初心,加上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救援技能,他顺利加入春雨义工,成为神州应急救援队作训部部长。
从那以后,季彬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为义工、志愿者做各种救援培训,参与各种救援任务,为城区马拉松、风筝会等大型活动提供安保服务……“忙着工作、参与志愿活动,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季彬告诉记者,算上求学和在部队的时间,他
已背井离乡20年,其间只有3个中秋节是陪父母度过的,多年来思乡成了他心中挥不去的愁绪。想念家中的一草一木,想念父母劳作的身影,更想念父母亲手做的饭菜。
“对父母亏欠很多,近十年回家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还是因为父亲做手术。平时都是匆匆来去,照顾和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太少。”季彬说,因为忙于工作、生活,大多数时间无法回应父母的关切和期盼。
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小家,学舞蹈出身的窦江莹近几年放弃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离家近500公里,窦江莹对家乡的思念一点也不比丈夫少。
“往年中秋节,就我们一家四口简单吃顿饭。今年,我准备带着媳妇回河北过节,虽然嘴上不说,但我能感觉到她心中对家的那份挂念。”季彬说。
写给家乡的情话
“爸爸,我们有三个家,日照的家、河北的家还有潍坊的家。”每当听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这些时,我心中就会泛起阵阵暖意。
仔细算下来,37岁的我已经离家20年,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外地度过的,思乡的感情无时无刻不在我的心头萦绕。记忆里,莒县的天格外蓝,水格外清,山格外绿,家门里有妈妈做饭时飘起的袅袅炊烟,家门外有小伙伴陪伴的幸福童年。
现如今,我不时教孩子几句正宗的莒县话,让孩子了解爸爸的乡音。每每遇到莒县老乡,我都激动不已,努力打探关于家乡发展的“蛛丝马迹”。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生命中与生俱来的最深印记。
——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