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薛静
中秋、国庆假期到来之前,多地明确:“双节”期间,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警示不处罚!比如,9月23日,四川绵阳公安交警发布消息称,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对非绵阳籍小型汽车因不熟悉道路在绵阳通行的轻微交通违法,将实行“只警告不处罚”的举措。河南新乡市城市管理局9月22日发布消息称,9月29日至10月6日期间,推出柔性执法政策:外地来新车辆轻微违停“不贴条、不处罚”。 (据光明网)
今年“双节”假期注定要被“挤爆”。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客运量将持续高位运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包括营业性客运量、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小客车出行量)将达20.5亿人次,日均约2.57亿人次。
人山人海既考验城市的接纳能力,也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全国多地明确“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警告不处罚”,让人看到了城市厚待游客的满满诚意。人未到,心已至,相信很多将这些实施柔性执法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群众期待值已经拉满。
交通违法要处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双节”期间,由于人多路不熟,许多游客不经意间就可能出现交通违法。如果没有产生较大的危害且违法行为被及时改正,那么采取柔性执法显然更加人性化。
柔性执法与法治精神并不相悖。道路交通安全法有规定:“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只警示不处罚”,实际上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体现。
城市治理中的小细节,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大格局。在特殊的时间节点,用人性化、科学化、具体化的举措,为所有远方客人划定安心出行的底线,向所有人显示出城市的气度,也增加了城市的人文厚度。
与此同时,也呼吁所有出行人员,提前了解出行地路况,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努力做到安全出行、守法驾驶,不辜负出行目的地城市和当地居民给予的信任,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份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