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
36岁的杨静是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杨家埠村和兴永画店的新一代传承人,她与丈夫杨科委结婚后,便跟随公公杨乃东,投身到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传承中,坚持守正创新,把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入创作,让木版年画焕发新生机。近日,杨静家庭获评“山东省最美家庭”。
5月15日,记者在和兴永画店,与杨静聊起她和木版年画的渊源。小时候,杨静并不懂什么是木版年画,也不知道制作技艺是什么,大学毕业后给外地朋友送木版年画当礼物时,也讲不出年画背后的一二。
2012年,杨静认识了丈夫杨科委。杨科委出生在年画世家,他的父亲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兴永画店第十三代传人杨乃东。杨科委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杨静通过公公和丈夫,逐步了解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以及作为非遗项目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当时谈不上喜欢。
“刚开始,看到他爷俩整天坐在案板前刻版,一坐就是一整天,十分枯燥。”杨静说,嫁入杨家后,为了减轻公婆和丈夫的压力,她就帮家里装订年画册,一整天坐在案板旁,不停地折页子、拾页子等,那段时间总是无精打采,几度想放弃。
因为一件事,杨静彻底改变了对木版年画非遗传承的态度。2013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杨静来到画店,杨乃东正在一旁刻版,婆婆跟几位顾客介绍年画,婆婆讲到爷爷杨明智那一辈凭着对年画的热爱,一心想把手艺教给后人,不让老祖宗的手艺失传的艰辛故事。“我的眼神转到正专注刻版的公公身上时,看到他脸上满是夹着汗水的木屑,他是在用心雕刻每一件木版。”杨静说,当时,爷爷已瘫痪在床,公公无论手头工作有多忙,每隔两个小时都会去看一眼,给爷爷翻身、擦拭身体,处处体现匠人家庭的孝道精神。
深受触动的杨静开始试着静下心、沉住气,跟随丈夫和公公一点点学习如何下笔、如何刻版、如何让线条更流畅……一直学到手上磨起的水泡被磨破,结痂又磨破,最终她掌握了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成为画店新一代传人。
传承,不仅在于技艺的守护,更要创新和发展。杨静一家先后创作《奋进的山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助力北京冬奥会》等富含时代意义的作品,在国内外参加文化展览活动200多次并屡获大奖。
2022年,杨静一家又为《原神》游戏制作了木版年画《五夜叉》,以游戏为介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木版年画。《五夜叉》年画技艺制作过程在短视频平台播放后,单日抖音点赞量接近10万。这种将中国非遗技艺与现代游戏融合的方式,一下子让传统非遗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和学习木版年画,杨乃东在店内收徒传艺,店外组织校园年画社团,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年画研学师生3000多人,杨静和杨科委大力进行木版年画非遗文化宣传,不定期走进社区和学校,带领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他们与国内知名企业和公司合作,打造联名爆款产品,让木版年画走近年轻人群体;两人还打造木版年画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外出售,推介杨家埠木版年画和家乡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