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2版:公益广告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1:2980 罕见病不“罕见”

早期筛查很重要,能在发病前获得有效控制

(2023年03月0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当天记者从潍坊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可以进行52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为甲基丙二酸血症,专家表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对预防和治疗“罕见病”十分重要。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因素致病
  诸城市的李萍茹(化名)在4岁多时,突然出现智力发育倒退,最终被查出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一种罕见有机酸代谢障碍疾病)。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她的双下肢相继出现肌张力低下,无法站立等症状,经过治疗,只有部分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但是智力损伤已无法挽回。
  看到罕见病,顾名思义,指的是患病人群数量非常有限的疾病,像“人鱼宝宝”(并腿畸形)、“瓷娃娃”(成骨不全症)、“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苯丙酮尿症)等,都是罕见病的代称。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因素致病,其中70%的罕见病在儿童期就已经发病,部分疾病在新生儿期就可能出现症状导致患儿猝死或致残。
  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发展,各省各地市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该专项工作。该项工作也是我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中的第三级,也就是在新生儿出生后实施的环节,通常也称为“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记者了解到,我市于2000年成立潍坊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简称新筛中心),由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具体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两病”筛查发展到现在的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其中有50种病属于国家罕见病目录中的罕见病。
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为甲基丙二酸血症
  潍坊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负责人田维兵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我市新筛中心确诊的1884名病人当中发现有430名罕见遗传代谢病,发病率1:4651,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确诊89例,发病率约为1:4129,远高于我市苯丙酮尿症约为1:7000多的发病率。
  在筛查确诊的疾病中,许多病名听起来就觉得甚为“罕见”,比如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枫糖尿病、高脯氨酸血症、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高蛋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1型、希特林蛋白缺乏症、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尿症、丙酸血症等,从我市新生儿期的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中确诊的遗传代谢病就有1:2980的总发病率,因此“罕见病”已经不“罕见”了。
  目前,通过新筛中心的筛查检测确诊的罕见遗传代谢病患儿,有少部分出生后发病较重而无法救治,其余均由新筛中心进行长期规范治疗,患儿和正常同龄儿发育无明显差异。还有一些孩子是没有参加新生儿期的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到发病后才到新筛中心就医确诊的,虽然确诊了病因,但是却无法避免或减轻已经出现的症状,有些已经出现了智障,大部分身有残疾。
新生儿筛查遵循“三早原则”,部分病种有补助
  田维兵表示,事实上,因为遗传代谢病本身就是遗传病,大多数还都是隐性基因遗传,说明父母双方都带有缺陷基因,但是只有带有父母双方的缺陷基因的孩子才会发病。因此,在不确定父母基因的前提下,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患有罕见遗传代谢病。所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自2000年开展新筛工作以来,一直对筛查确诊的0-6岁苯丙酮尿症患儿进行院级补助,保障患儿在最佳的干预时期获得有效的治疗。2019年,我市又出台了相应的医疗保险救助政策,使苯丙酮尿症患儿获得救助年龄延长到18岁,这些孩子通过规范的治疗,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成长、上学、工作。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多种筛查技术手段的应用也逐渐进入普及阶段,比如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在2013年开展的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就将筛查病种增加到了52种。”田维兵说,对于已出生的新生儿,要明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或治疗的“三早原则”,即使患有这类疾病,也会在发病前获得有效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