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养肝防病的最佳时节。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等功能。春季养肝护肝做得好,身体也会健健康康。对此,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杨玲玲给市民支招如何养肝。
杨玲玲表示,肝的特性首先是主藏血、主藏魂。血濡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血的运行归心所主,但调节血的功能则归于肝,人活动时通过肝把血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人静卧时则把血藏在肝脏贮存起来备用。若肝血充足则五脏得养,心神宁静,睡眠安稳。肝血不足则失眠多梦,筋脉挛缩,爪甲枯槁,双目无神。
其次,主疏泄。由于肝气主升主动,故 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除了调畅气机,肝还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对人的情绪心理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就心平气和;疏泄能力下降,人就容易抑郁焦虑、急躁发怒、遇事紧张不安,甚至引起月经不调、乳房结节等。
最后,是调节脾胃消化功能。肝属木,脾属土。脾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如肝木克脾土,则可导致脾胃气积郁滞,运化失常,内生湿浊。
如何分型调养呢?杨玲玲认为,养肝不能千篇一律。根据临床观察,常见肝血不足、肝郁气滞、肝火亢盛、肝脾不调四种类型,故饮食养肝可以从养血柔肝、辛散疏肝、酸收敛肝、疏肝健脾入手。
肝血不足 宜养血柔肝
表现:肝血不足则出现肢体麻木、视物不清、爪甲干枯易断、月经迟滞;魂不藏则心悸易惊、思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宜食:猪肝、羊肝、鸡肝、鸭血、菠菜、当归、枸杞、红枣、桂圆等食物,以养肝血,安魂魄。
食疗举例(猪肝绿豆粥):新鲜猪肝80克,枸杞子20克,绿豆50克,粳米80克,食盐适量。先将绿豆、粳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以及枸杞子放入锅中同煮,煮后加盐调味即可。
肝气郁结 宜辛散疏肝
表现:素体肝气不足,或者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升发不及,可出现胁肋胀痛、咽部异物感、乳房胀痛等表现。
宜食:韭菜、葱、香椿等辛味食物,中药疏肝常借助柴胡、枳壳、青皮、木香、香附、佛手等行气解郁。
食疗举例(麦芽青皮饮):麦芽10克,佛手10克,青皮10克。将麦芽、佛手、青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肝火旺盛 宜酸收敛肝
表现:春日阳气生发,素体肝火旺的人易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口干口苦等症状。
宜食:酸豆角、话梅、西红柿、柠檬水等酸味食物以敛收肝气,还可用酸味的中药材如五味子、山楂、酸枣仁煲汤以养肝气。
食疗举例(决明子菊花粥):决明子10~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时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煮,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加适量冰糖,煮沸即可。
肝脾不调 宜疏肝健脾
表现:肝遇春而旺,若遇脾土本虚的体质,旺盛的肝气乘机克伐脾土,导致脾胃运化不良,出现脘痞纳差、腹胀便溏等表现。
宜食:可用黄芪、党参、山药、大枣等甘味中药材以健脾养胃,适当配合一些具疏肝理气的食物或药物,如佛手、橘子等。
食疗举例(佛手茯苓瘦肉煲):佛手10克,茯苓25克,山药20克,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盐适量。将猪瘦肉洗净切片,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肉烂,加盐调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