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中国奇谭》总导演谈观众的宽容与肯定

网络时代对创作者是“幸运”

(2023年02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中国奇谭》迎来收官,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5,最终稳定在9.0。该片总导演陈廖宇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探索”和“多元化”是《中国奇谭》的两个关键词。八个短片追求不同风格,是这次创作最原始的标准之一,希望能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并借此探索中国动画发展的更多可能。
八部短片八种风格,给观众更多选择
  《中国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联合出品,包含《小妖怪的夏天》《林林》《小卖部》等8个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故事,由11位导演创作完成。
  将它的名字拆开来看,陈廖宇说,“中国”指的是文化特性,可能体现在价值观、宏观审美以及内容等多方面。比如,观众往往能从中读到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小妖怪的夏天》临近片尾之处,熟悉《西游记》的人能够一眼看出,地平线上出现的四个剪影正是师徒四人;“奇谭”指的是故事特性。哪怕是类似《小卖部》这样的片子,内容基于农村或城市的现实生活,但也有颇具传奇色彩的成分。
  技术层面上,陈廖宇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东西,比如水墨等等。凡此种种,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风”。
  八部片子追求不同风格,也是这次创作最原始的标准之一。陈廖宇认为,观众并不是只喜欢一种东西,作为创作者,有责任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从纵向角度讲,我们可以在一种风格上不停地给观众提供一定数量的新作品,并沿着这条轨道不断改进;也可以在横向上,给观众提供不同选择。”他说。
勇敢突破,“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探索”和“多元化”,是《中国奇谭》在创作方面的两个关键词。比如,它涵盖了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包括传统的二维、剪纸,以及CG等现代技术等等,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尝试。
  B站副总裁、《中国奇谭》总制片人张圣晏曾说过,这种动画短片极大依赖导演个人的风格,适合动画创作者大胆尝试,展现自己的能力。B站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孵化挖掘优秀创作者。
  在《中国奇谭》整个创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互相配合。导演会有自己的想法与熟谙的创作模式,也会有人从观众视角出发提建议。
  《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擅长叙事,陈廖宇在此基础之上,对美术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是说原来的不好,而是我们希望对以往有所突破,做到更好。”于是,这部短片的美术方案被推翻了好多次,最后呈现了一个较为理想、富有特色的效果。“对於水导演而言,这就是一次突破。上美影有一句话,叫‘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这即是上美影的一种创作精神。”陈廖宇说。
网友评论充满包容与肯定,远超预期
  从播出效果来看,《中国奇谭》整体保持了较好的水准。
  在某个方面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相对不难;但要在风格、技巧等方面让八部短片达到一种艺术上的平衡,并呈现出较为理想的整体效果,很考验创作者的水平。
  陈廖宇经常会去翻看网友评论。他发现,观众看到了《中国奇谭》在风格多元化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他们对这种探索的认可程度,超过了主创人员的预期。
  有些网友会留言提出很诚恳的建议,也有很多网友的留言都流露出鼓励和善意,这让陈廖宇此前提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他也从这些评价中感受到了宽容,“网络时代,能够及时了解观众大量、具体的反馈,对创作者来说,挺幸运”。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