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而告之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产业

(2022年12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军明委员
李洪峰委员
宿芳珍委员
李峰委员
  12月28日,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 马宇琪 刘燕
刘军明委员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观点:农药包装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农药包装物。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为推进我市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美丽潍坊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有重要意义。
  建议:要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指导意见,明确各方回收处理责任与实施细则。成立专门的机构和岗位,每乡镇至少1个回收点,全市建立一个处理场,对全市所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农药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配合、农户积极参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制定回收利用标准,加快资源化利用。
李洪峰委员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观点:“十四五”时期,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市作为制造业强市和食品业大市,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产业优化转型上大有作为。
  建议:积极发展高效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绿色制造业,优化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升级配套设施,借助信息科技工具,打造智慧能源平台。培育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发挥绿色技术示范效应,提高绿色技术研发能力。支持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孵化项目,解决绿色技术现实落地问题。开展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引领企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宣传、推广和使用,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形成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宿芳珍委员
  观点:近年来,广大农村在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但生活垃圾处理仍存在分类难、收运难、处理难的问题,仍存在生活污水收集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
  建议: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无害处理、循环利用下功夫。建立低成本、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处置系统,注重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合理规划安排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边处理边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完善村落的污水排放与收集处理系统。提高村民认知水平,树立其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更好地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对农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李峰委员
  观点:目前,我市农牧产业发展受到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双重制约,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透支利用、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建议:完善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配备具体的工作机构和队伍,将我市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对现行无害化处理政策作出调整,把配套无害化综合治理设施作为发展农牧业的必备条件,引导现有规模养殖户相互合并、购并,进一步提升养殖集中度。加大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硏机构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生产和环境成本理念,落实污染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