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一双巧手

绘出乡村新风尚

(2022年12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益阁
  25岁的孙东晓大学学的是油画专业,去年毕业后,他回到老家昌邑市围子街道斜子社区孙斜村,成为一名“红蓝守护”标兵,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日前,记者采访了孙东晓。
  近段时间,孙东晓每天都拿着画具,给村里的房屋外墙、围墙等“上妆”。孙东晓来到事先选好的位置,构思片刻,然后用粉笔起草初稿,再熟练地挥舞画笔将厚重的颜料绘于墙上。时而靠近墙面刻画细节,时而退后观察总体,一幅交通安全的主题画就这样完成了。
  记者跟着孙东晓在村内一路走,一路看,原本灰白的外墙如今已被色彩亮丽的交通安全墙绘所覆盖,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我父亲一直喜欢收藏书画,从小耳濡目染,我也逐渐爱上了画画。”孙东晓告诉记者,他在父亲孙炳玉的影响下走上美术道路,并顺利考入咸阳师范学院油画专业。
  去年大学毕业后,孙东晓回到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昌邑交警大队“红蓝守护”行动联合社区着手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管理“两站一街”活动,他便想参与其中。
  身为“红蓝守护”标兵的孙炳玉在听到儿子的想法后十分支持,但也有几分顾虑。“他平日因工作原因住在昌邑市区,只有周末才回老家,时间并不宽裕。”孙炳玉说,他怕儿子不能完成宣传墙绘。
  可是后来,孙东晓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决心。从加入创作队伍开始,他就一直往返市区与社区之间,成为斜子社区打造“出村道路宣教一条街”团队中的“劳模”。“本身我就热爱绘画,现在又能借此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不觉得累。”孙东晓说。
  在绘制墙绘时,孙东晓还让村里的小学生也参与其中。“每次附近的小学放学后,不少学生都会来围观。我就会把画笔分发给他们,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些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画。”孙东晓告诉记者,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会带给他一些创作灵感。
  陶埠小学教师孙西生表示,以墙绘的形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实践课堂让学生更能理解美术的意义,也了解了不少交通安全知识。
  据了解,自去年“红蓝守护”行动启动以来,陆续吸引了6000余名志愿者加入,孙东晓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现在全村都在倡导、宣传交通安全,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也应当出一份力!”孙东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