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对大学生的“趣味社交”多一些宽容

(2022年11月1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马宇琪
  近期,一种手工制作的“纸盒狗”风靡中国高校。大学生掀起的这股新风潮让很多成年人不明所以,而他们却乐在其中。“纸盒狗”制作简易,只需一些废旧纸盒和随手可见的小玩意儿。大学生的无穷创意给每个“纸盒狗”赋予独特气质,经互联网传播后火遍全国高校。
        (据中国新闻网)
  不少网友看到“纸盒狗”的第一反应是:“太幼稚了吧”“大学生不好好学习却搞些乱七八糟的”……质疑者片面地评价,却忽视了学生们制作“纸盒狗”的初衷。
  制作“纸盒狗”是一个解压的过程,也是一个废物再利用的过程。本不起眼的原材料加上制作者的巧手巧思,就变成了漂亮的“小宠物”,原本没有感情温度的东西,瞬间就“活”了起来。大学生在制作“纸盒狗”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释放了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展现出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许多拥有“纸盒狗”的大学生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宠物”,并表示“已经有狗了,不想和没有狗的人说话了”。满满的小骄傲和幸福感充满着他们的字里行间。这也反映出“纸盒狗”被制作者赋予“生命”的同时,也给予了制作者“精神营养”。有相同的爱好往往是人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作为交流媒介来说,“纸盒狗”能够帮助许多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积极去社交;而作为“宠物”,“纸盒狗”不仅可以代替真正的宠物给予大学生陪伴,且又不像真正的宠物那样,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以及承担更多责任。
  青春是不惧世俗眼光,是敢于尝试“非传统”,是积极地去社交、去创造,去勇敢地释放自己心中的爱。在兼顾好学业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掌握好尺度,跟一下潮流,拥有一只“纸盒狗”无可厚非,更无需他人进行道德或者价值观相关的评判。不过,潮流过去,终究会恢复平静,大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将变废为宝等环保理念和创意理念运用到学习生活上,也不失为一种更好发挥个人才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