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心怀瑰宝 灿烂如歌

(2022年11月03日) 来源:潍坊晚报
  □郭轻舟

  “他跑得太快,时代在他身后气喘吁吁。”有人这样评价梵高,这也许是对于梵高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最贴切的评价吧。
  在世时穷困潦倒、不受待见,到如今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随便一张画都价值上亿元,人人皆以爱他的画儿为荣。我们不禁慨叹这吊诡的命运,更由衷佩服艺术不朽的力量。
  《夜间露天咖啡馆》(布面油彩,1888年,80.7cm×65.3cm,荷兰-克罗勒·穆勒博物馆藏)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件梵高作品。他的画往往充满了激荡与躁动、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压抑与孤独,而这幅画却是难得的静谧和欢畅,甚至有几分享受和惬意,对于命运多舛、生活窘迫、困顿于生活泥淖的画家来说,确实是稀缺的温馨时光。
  1888年5月他初到巴黎近郊的小城阿尔勒,那里阳光炽热,满眼金黄的麦田和大朵向日葵,他心里有个愿望悄悄破土——在此建一个“画家之家”工作室,和朋友保罗·高更结伴生活和创作。对友情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让他内心充满了欢乐和希冀,连卧室也被他漆成了欢愉跳脱的亮黄色。
  定睛画面,但见橘黄色的灯光透窗而出,照耀着座上隐隐约约的顾客、站立的侍者和路过的行人。鹅卵石地面高低起伏若跳动的暖色音阶,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处澄澈的宝蓝色夜空,夜空中点缀着用纵横交错的笔触点出的具有弥散效果的星星,连同黑魆魆的建筑剪影,营造出深邃的空间纵深感,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的视线。
  橘黄与蓝,本身就是对比色。二者并置,蓝色越发晶莹,橘黄色则愈亮愈暖,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仿佛下一秒就能嗅到咖啡氤氲的香气,诱惑我们和梵高一起入座,挥去焦虑与不安、苦闷和迷茫,将自己缓缓放空,静静地享受这份安详和煦暖……
  据说,梵高当年画过的咖啡馆如今依然矗立在阿尔勒拉马丁广场,并更名为“梵高咖啡馆”,成了全世界旅客去法国南部必打卡的地方,当地人以梵高曾经在此生活过而自豪。但134年前,他们的祖先却因为梵高的神经质,因他冲动割下自己的耳朵,而把他当作疯子关进了精神病院。
  27岁之前的梵高一事无成,直到他遇见绘画,遇见印象派和浮世绘。从27岁到37岁开枪自杀的十年间,他像一团炽热的火焰一样燃烧自己,以超乎常人的勤勉画出了2000多张作品,其中有近900幅油画。但他一生不为同时代人所识,只卖出一幅画,靠弟弟提奥接济生活。他孤僻敏感内向,不擅与人交往,时而陷入疯狂,但他以一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真挚地为世界写照,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这位在当时人眼中一事无成的“失败者”,不满足于只是模仿再现客观事物,而是将个人情感融入画中缔造“主观化了的客观”,以超前于时代的审美,充满律动感的笔触,描摹心灵的全新境界,成为世界艺术史上最才华横溢、引人注目的“后印象派”绘画大师。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终于发现,他才是那个真正“心怀瑰宝,灿烂如歌”的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