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在昌邑市康洁智能产业园区内,一辆正在工作的无人驾驶环卫智能扫路车所到之处,垃圾“片甲不留”。“这是国内首款环卫自动扫路车,一机能抵上10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自动扫路车主要研发人孙国祥介绍说。29岁的孙国祥将前沿科技对接到环卫保洁工作中,在科技赛道上奋力奔跑。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伟丽 通讯员 陈子龙
大学期间与科技结缘,一直牵挂着家乡昌邑
孙国祥与科技结缘是在大学时代。2015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大三的他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确定了之后的从业方向。毕业后,孙国祥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相继参与了“爽歪歪”“营养快线”等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其所在团队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食品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三等奖。
虽然身在外地,孙国祥一直牵挂着家乡昌邑的发展变化。“2017年春节回老家经过昌邑花木城附近时,看到了一栋很气派的建筑物,问了亲友才知道这是碧桂园满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厂区。”孙国祥说,当时心里就有回到家乡的想法,他相信在家乡的舞台上同样会“出彩”。
2017年,孙国祥来到碧桂园满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当时研发部门只有8个人,甚至没有一条完整的实验检测流水线。孙国祥并没有气馁,他带着样品去潍坊科技实验室借仪器做实验。直至2019年后,公司组建起康洁智能实验室,他才结束这种频繁往返于潍坊城区和昌邑两地的奔波。
克服艰苦环境,与车间工人一遍遍反复试验
2019年,公司进行无人驾驶项目研发期间,孙国祥作为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主动承担了雷达探测、自动转向、遇危急停等板块的研发任务。为了便于实验,孙国祥进驻车间,带着工人师傅们一起用最原始可靠的方法,将可操作的方案一遍遍地反复试验。“当时车间刚刚建成,内部配套及公司外部环境都比较简陋。夏天炎热加上蚊虫叮咬,我们有时感觉坚持不下来了,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忆起当初的情景,曾经跟着孙国祥一起做试验的车间工作人员张胜雍说。
“当时无暇顾及别的,所有心思都在技术研发和攻克难关上了。”孙国祥介绍说,因为当时国内自动驾驶环卫车研发技术处于启蒙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他只能靠反复试验与查询相关资料来解决。
“我们将数字技术引入无人驾驶环卫车智能化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由总部控制迅速做出调整,实现全自动、全工况、精细化、高效率清洁作业。”孙国祥说,经过两年的时间,首款环卫自动扫路车研发成功,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带自动作业功能的扫地车》。
此外,孙国祥还参与研发了两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他带领团队搭建的昌邑市环卫产业智能创新中心,被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荐为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典型案例,印发全省各相关单位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