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我市全面开通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结算

不垫钱少跑腿 真正惠民便民

(2022年08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近年来,我市医疗保障部门积极推进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自今年7月初开通以来,已有128人次享受到这项便民服务,有效减轻了参保人员“跑腿垫资”压力。8月16日,记者采访发现,我市首单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完成报销比例达93%,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保改革带来的惠民利民好处。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首单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报销比例高达93%
  7月30日,北京参保职工李先生在奎文区定点医疗机构国药医疗(潍坊)医院进行门诊慢特病就医购药,实现我市第一例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跨省直接结算。
  李先生表示,他是北京市在职职工,近年被单位派到我市奎文区工作。当时门诊慢特病虽备案在潍坊,但因他是省外参保职工,每次住院报销的费用都要拿着单据回到参保地报销,往返路途遥远、流程材料繁琐,费时又费力,而且需要个人垫付相关费用,压力较大。
  7月30日,李先生到奎文区定点医疗机构国药医疗(潍坊)医院再次就诊结算时,结算单据直接显示全额花费1.18万元,联网结算报销金额1.09万元,报销比例高达93%。“当时我很吃惊,以为弄错了,赶紧询问医院工作人员,才得知国药医疗(潍坊)医院是潍坊市首个实现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跨省联网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我也是潍坊市第一例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跨省联网结算的患者,非常幸运。”李先生说,此次治疗他个人仅花了1000元,真切感受到了医保越来越便民的服务。
  对此,奎文区医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奎文区定点医院国药医疗(潍坊)医院是潍坊首家、全市率先完成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直接结算功能的医疗机构。另外,潍坊卫恩医院正在组织功能测试,后续将根据省、市安排,进一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医院纳入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范围,为来潍创业人员等省外参保人办理异地门诊慢特病就医结算,解决就医跑腿结算、报销时间长、资金垫付压力大的难题,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和满意度。门诊慢特病跨省就医结算实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病种资格参保地认定、先备案后就医”政策。

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结算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
  不仅城区,我市各县市区门诊慢特病也可以跨省联网直接结算,老家河北石家庄的杨先生也享受到了这项便民服务。杨先生定居高密市多年,但医保关系还在石家庄,每次的就医费用都需要寄回石家庄报销。8月10日,患糖尿病的他再次到高密市人民医院慢特病门诊开药,惊喜的是医院直接为他进行了报销。
  早在今年7月,高密市人民医院就开通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报销。高密市医保中心门诊业务科科长王晓表示,异地就医主要分普通门诊、住院、门诊慢特病就医三个类型。近年来,高密市有不少参保群众因病情需到外地就医,或因在外地生活而就医,都需回参保地手工报销,有诸多不便。今年以来,高密市医保部门把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作为医疗保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目前高密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省内异地门诊、住院联网直接结算,其中高密市城区各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跨省普通门诊、住院联网结算,并将尽快推广到各定点医疗机构。
  潍坊市医保中心定点科房林表示,我市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病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在前期开通市级、河南濮阳两地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基础上,完成与国家联调测试并通过审核,于7月8日正式开通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业务,并实现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县域全覆盖,提前5个月完成国家医保局明确的目标任务。目前已有128人次享受到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有效减轻了参保人员“跑腿垫资”的压力。

办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流程分四步
  对于市民关心的办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流程,具体如下:在参保地进行资格认定,在参保地完成试点病种待遇资格认定;参保地办理备案,按参保地规定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就医地试点医院就医,参保人员在就医地已开通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服务的试点医院进行就医;享受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服务,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注:全国各统筹地区门诊慢特病范围存在差异,参保人员所患疾病是否属于门诊慢特病需依据参保地医保规定确定)。
  另外,为了方便参保人跨省直接结算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新增跨省门诊慢特病告知书等查询功能。
  参保人可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点击“异地备案”栏目,在“异地就医更多查询”子栏目中新增“门慢特告知书”“门慢特资格”查询功能。参保人可以分别了解自身已有的门诊慢特病认定资格和参保地关于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流程等内容。
  目前,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尚在试点阶段,如果在结算过程中遇到问题,参保人可咨询参保地经办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