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这个时代
你还相信爱情吗

(2025年08月2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说爱情是奢侈品,有人说爱情是必需品。当真心被权衡利弊,当浪漫被现实冲刷,我们依然会在某个瞬间渴望毫无保留的联结。它或许不是救赎,而是两个普通人选择在生活的琐碎里彼此照亮、在不确定中互相守候。今天的你,还相信爱情吗?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与思考。

□本报记者 张沁 张敏
  莲莲(28岁 高新区)
  比起爱情,我更愿意相信自己

  年少时,看的偶像剧都告诉我们,爱情特别美好、特别重要。以至于到了能谈恋爱时,觉得找到对的人,谈一段甜甜的恋爱,生活才算完整。可经历了几段感情后,我才发现,最靠得住的人永远是自己。
  我第一次恋爱是在大学时期。当时,我几乎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对方身上,他高兴我就笑,他不开心我就慌。后来,他毕业去了别的城市,联系渐渐少了,连最后的分手都只是轻飘飘的一句“我们不合适”。第二次谈了一场快五年的“长跑恋爱”,房子都看好了,结果因为家庭琐事,他突然说扛不住压力,转身走了。那段时间我很崩溃,觉得自己抑郁了,什么都做不好。
  那之后我开始学着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做饭,周末不再等着谁约我,而是自己主动安排行程,去看场演唱会或是去附近城市逛逛,把大学时喜欢的摄影重新捡起来,还存钱换了新电脑。慢慢地,我发现一个人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充实。
  去年生日,我给自己订了束鲜花,去看了场一直想看的话剧。那天傍晚我看着夕阳,心里特别平静。与其希望别人来爱我,不如把精力放在让自己过得更好上。爱情或许能带来温暖,但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托住自己。
  现在,比起爱情我更相信自己,我有能力过好每一天,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相信如果那个人来了,我可以自信满满地迎接他,而不是期待他来填补我内心的空缺。
  振国(32岁 安丘市)
  爱情不是冲动,而是细水长流

  我以前特别相信爱情。20岁出头那会,谈了一场特别认真的恋爱,觉得跟那个人就是一生一世了。我们一起规划买房,聊以后的孩子叫什么,可最后还是分手了,为了一些现在想来特别小的事,比如谁该洗碗、周末去谁的父母家。吵着吵着,心就远了。
  之后几年,我都觉得爱情这东西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是电影小说里才有的东西,越来越觉得人和人之间能不互相添麻烦就不错了。我见过太多夫妻,表面平和,背地里冷着脸;也见过朋友闪婚又闪离,像换件衣服那么简单。我想,也许一个人过,反而更轻松。
  可是去年回老家,有天傍晚我看见爷爷在院子里给奶奶剪指甲。奶奶的手有点抖,爷爷就握住她的手,慢慢剪,剪完还搓搓她的手心。他们什么话也没说,就那么坐着,看天一点点黑下来。我突然想起来,他们一辈子也没怎么浪漫过,没送过花,没去过远方,可就这么平平淡淡互相搀着走了60多年。
  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爱情或许不是非得轰轰烈烈,山盟海誓。它可能就是生病时有人给你端水递药,下雨天记得你没带伞,是几十年如一日知道对方爱吃什么、怕什么。爱情不一定总出现,但当你看见它时,会觉得这平凡的日子还是有光的。
  所以现在,你问我还相不相信爱情。我想,我愿意再试试看,不是相信它永远完美,而是相信两个愿意好好生活的人,能把日子过成一种踏实的暖。
  旭东(38岁 寒亭区)
  美好的爱情依然值得等待

  晚上10时,我走出写字楼,晚高峰的拥堵早已散去,只有一些和我一样刚结束加班的人,车窗映出我疲惫的脸。从潍坊农村来北京打拼十几年了,本科毕业先工作,后来又咬牙读了研,兜兜转转,还是一个人回出租屋。
  这些年,我不是没遇到过心动的姑娘。可转念想到自己租的小房子,常年加班的工作,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年轻时总觉得爱情该是轰轰烈烈的冲动,可过了30岁,好像连主动的勇气都慢慢消退了。
  前几天回老家,爸妈没再提相亲的事。妈妈煮了我爱吃的饺子,轻声说:“你一个人在北京不容易,照顾好自己就行。”我鼻子一酸,以前他们总催我成家,现在却只盼我平安。
  上周单位聚餐,不知是谁提起“还相信爱情吗”这个话题,原本热闹的氛围突然一下子冷下来,和我一样的大龄同事,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望着窗外不说话。我想了想,说:“还是信的。”不是相信会有突如其来的浪漫,而是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愿意陪我在加班后吃一碗热面,愿意听我讲童年的故事,愿意和我一起把出租屋变成家。
  现在的我,先把自己照顾好,至于爱情,慢慢来吧,毕竟美好的东西,值得等待。
  春城(40岁 寒亭区)
  爱情是漫长岁月中的相守

  都说“80后”是看着琼瑶剧长大的,彼时年少,总以为爱情应是惊涛骇浪中的生死相随,是花前月下的铮铮誓言。但当我真正步入人生的中场,目睹了身边的很多聚散离合,也见证了一些人默默相守的温暖,才明白爱情从来不是琼瑶笔下的那般模样。
  我与爱人网恋相识,如今已携手15载。从初识时的心跳加速、日夜难眠,到如今的平淡日常、默契相对,外在的形式似乎变了,但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却从未消减。这15年里,我们经历了生活的风浪,品尝过婚姻的平淡,也曾因琐事争执、因误解伤心,但每一次危机过后,爱的纽带反而更加坚韧。这不是因为我们有超人的智慧或耐力,而是因为我们都选择相信:相信爱情不是一时的激情燃烧,而是漫长岁月中的相互成全。
  在这个离婚率高的时代,相信爱情似乎很天真。但走过半生,我依然相信爱情。不是相信它完美无缺,而是相信它值得追求;不是相信它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相信它赋予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不是相信它永恒不变,而是相信它能在变化中获得新生。这种相信不是建立在天真之上,而是源于看清生活真相后的主动选择。选择在破碎的世界中依然相信相守的可能,在平淡的婚姻中依然愿意创造惊喜,在利己的潮流中依然敢于付出真心。
  爱情确实是奢侈品,但它奢侈的不是价格,而是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的勇气和智慧。
  储哥(62岁 滨海区)
  爱情的形式可变,内核不移

  如今的年轻人活得太清醒了,对于爱情更是如此。他们权衡利弊,仿佛要将一生一世的情感都放在天平上称量。我们这代人看了,不免摇头叹息,怀念起当年那种“简单”的爱情。
  所谓“简单”,并非是真简单。我们那时的结合固然少了许多物质上的计较,但有别的权衡,城乡之别、户口之分、工作单位之优劣,哪一样不是横亘在青年男女之间的现实考量?
  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是另一番天地。房价高、竞争激烈、未来难以预测……他们不得不清醒,因为生活早已将最尖锐的问题抛到他们眼前。这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时代的投影。
  爱情从来不是盲目冲动,而是在看清彼此所有缺点、所有可能面临的困难后,依然说“是”的勇气。现代年轻人的清醒,或许正是这种勇气的前提——他们不再将爱情神化,而是将其置于生活的真实境遇中审视、珍惜。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爱情观。形式可变,内核不移。那内核便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认领,是在世俗洪流中筑起一座微小却坚固的城堡。
  爱情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上了这个时代需要的装束,继续行走在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