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16版:光影记录

肚子喂饱 快乐到老

(2025年02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谭庆楠
  鸡毛蒜皮的日子里,能在一粥一饭里享受美食的滋养,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为什么说“吃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呢?因为食物是爱的载体,每吃一口,就是被爱一次。只是现在粮食充足,很多人吃喝不愁,于是就对这份“爱”麻木了。
  小时候我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块玩泥巴,玩到兴头上经常忘了吃饭,姥姥总是念叨:“天大的事,吃饱了再说。”她怕我们吃太少会不长个,于是整天研究怎么烧菜更好吃。姥姥的厨艺堪比米其林星级厨师,炒的菜色香味俱全,我们每次去姥姥家吃饭,都能多吃一大碗米饭。吃饱后,我和弟弟妹妹们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你笑话我,我笑话你,笑得眼睛都弯了。
  我问过姥姥,她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姥姥摸了摸我的头说:“我不挑食,能吃饱就行了。”我眨了眨眼睛,以为这就是大人和小孩的不同。
  有一天,得知姥姥要来我家做客,我突发奇想,决定给姥姥做一碗巨型水饺吃。下午,我和妈妈一起用面粉揉面团、剁馅、包饺子。我想,手掌这么大的饺子,姥姥肯定能吃得很饱很饱。当我把巨型水饺端到桌上时,姥姥大吃一惊:“哪有这么大的饺子,你这是水煮韭菜盒子还差不多。”很快,姥姥看到了我和妈妈手上残留的面粉,赶紧又说:“还好是面粉做的,能填饱肚子,我喜欢,我喜欢。”我和妈妈一听,都笑得像朵花似的。
  我问姥姥为什么只要能吃饱就够了,姥姥说起了她童年挨饿的故事。她说:“小时候家里粮食少,兄弟姐妹又多,大米经常吃两天就见底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只要能吃饱,其他的烦恼就不算烦恼了。”
  我静静地听着,很受触动。
  我没有经历过姥姥那种挨饿的日子,但因为喜欢姥姥,我决定把姥姥的人生信条奉为我的人生信条。
  长大后,我有段时间在外地工作,很忙碌,吃饭经常是点份外卖对付两口。姥姥总打电话叮嘱我:“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你不要减肥,对身体不好。”她怕我吃不惯外地的食物,经常给我寄些自己做的腊肉和火腿。我从不拒绝,因为这些食物,是姥姥爱我的证据。
  在姥姥的影响下,我并不挑食。朋友们觉得寡淡无味的食物,我都吃得津津有味。我总觉得食物将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我,让我有力气去做我爱的事情,却从不向我索取什么。这份“无私的爱”很珍贵,我理所应当也爱我嘴里的每一口食物。
  每吃一口食物,都应该觉得幸福。这是姥姥教会我的道理。
  我常常想,食物的温暖,又何尝不是赠予舌尖的一份亲情呢?蔬菜瓜果肉蛋奶,在大自然中长成了可人的模样,最后却默默奉献了全部的自己,给予我们力量。如此无私的爱,我深受感动。
  姥姥的关爱与食物的温暖交织重叠在一起,让我得以幸福地生活和成长。所以我更要用行动告诉全世界:肚子喂饱,快乐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