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诈骗分子开始暗中布局,精心策划针对师生和家长的诈骗手段。开学期间有哪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如何应对?潍城公安分局的民警为您解答。
┬本报记者 王晓萌
冒充公检法诈骗
如今,诈骗分子将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黑手伸向了学生。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与学生们取得联系,以涉嫌洗钱、快递藏毒等为由,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为阻断学生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公检法等部门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办理案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任何要求把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刷单返利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学生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等为由诱骗同学们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为借口诱骗学生不断转账。
警方提醒: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都是诈骗,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在校大学生是主要受骗群体之一。
虚假征信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学生之前开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百万保障、金条、白条等服务,或申请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或信用卡、花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同学们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凡是自称金融机构、贷款平台客服,可提供网上注销账号或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京东金融平台客服,提供消除不良个人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修改。
购买演唱会门票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发送虚假链接,或自称有“内部渠道票”“黄牛票”转售,或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售票信息,或自称票务平台客服,声称购票订单有问题需退款或重新支付,引导学生点击虚假链接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进行诱骗,学生付款后无法收到门票,会直接被诈骗分子拉黑或删除。最终,受害人不但遭受财产损失,还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警方提醒:购买演唱会门票务必选择正规票务平台,不要轻信“内部渠道票”和“黄牛票”,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客服信息。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学生的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学生的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学生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学生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在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时,要保持警惕,要通过官方平台或购买渠道进行核实,切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虚假网络游戏交易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学生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学生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等物品请通过正规网络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