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16版:光影记录

寻迹“疏园” 邂逅郭味蕖艺术精神栖息地

(2025年02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味蕖故居陈列馆又名“疏园”,是著名国画艺术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郭味蕖曾居住过的地方。这座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1072号的清代建筑,不仅是郭味蕖生活与创作的见证,更是他艺术精神的栖息地。在这里,每一块砖瓦、每一幅字画,都在诉说着郭味蕖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鲁萍(署名除外)
墨香旧居:洗尽铅华向“疏园”
  郭味蕖美术馆馆长郭远航介绍,“疏园”原为潍县张氏家族(福建巡抚张兆栋家族)宅邸,1951年郭味蕖赴京入职中央美术学院后由郭味蕖母亲居住。1970年至1971年,郭味蕖先生在此度过人生最后两年时光。
  1970年春,郭味蕖与夫人被以“疏散”之名遣返故里。面对命运骤变,郭味蕖将宅子题名为“疏园”——既暗合遣返之由,亦以“疏”字自喻风骨。彼时故园院落已挤住七户人家,先生及夫人居西北一间,在不足8平方米的逼仄厢房里,他竟日挥毫不辍。斑驳粉墙见证着这位国画大家以笔墨突围现实的坚守,胸中万千气象尽数化作纸上淋漓。
  “疏园”占地80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282平方米,共1层,砖木结构。院落平面规整,布局简约,由南屋、北屋、东厢房以及爱竹茅堂组成。
  故居分为南北两院,共有17间砖房。正房悬挂着齐白石为郭味蕖题写的“知鱼堂”匾额,以及徐悲鸿、郭沫若、黄宾虹等为郭味蕖题赠的对联。这些珍贵的墨宝,不仅是对郭味蕖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艺术大师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两侧起居室陈列着郭味蕖的起居用品和文房四宝,仿佛能看到他当年在这里挥毫泼墨的身影。
  “疏园”主体建筑的屋顶为灰瓦硬山顶,出挑檐,正脊、垂脊、檐口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元素修饰,设石雕和花饰,精致美观。主体为砖木结构,采用青砖磨砖对缝,部分外墙以白色涂料粉刷,整洁素雅,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与匠心。北屋、南屋配有绿色拱形木质门窗,东厢房配有绿色方形木质门窗,门前设台阶,便于通行。这些门窗不仅实用,更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疏园”于1992年被辟为郭味蕖故居陈列馆并对外开放,2000年被公布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作文化展览之用,免费对外开放参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郭味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建筑整体结构、平面均保留完整,郭远航说:“2010年对故居进行了修缮,基本保留了建筑的原貌。”

爱竹茅堂:劲节凌霜见风骨
  北院西侧静立着郭味蕖晚年亲手营建的茅草画室,名曰“爱竹茅堂”。郭远航说,这座茅屋虽形制简朴,营建过程却颇费周章。当时物料匮乏,营建中途竟无可用作窗棂之材,郭味蕖便将珍藏多年的旧画框改制为窗,如今游人来到“爱竹茅堂”窗前,看到这独特的窗框一定会心生疑惑,殊不知这正是当年郭味蕖旧画框的镂刻雕痕,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别致巧思和随遇而安的豁达。
  爱竹茅堂虽小,却别有洞天。推门而入,只见临窗几丛翠竹扶疏弄影,满室绿意流转生辉。临窗而坐,遥想先生当年,沐着穿窗而入的斑驳竹影,在这方寸天地间摒却尘嚣,素毫轻点便化出万千气象——竹之劲节既成笔下风骨,胸中丘壑亦作纸上云烟。
  庭院正中黑色花岗岩基座上有著名雕塑家钱绍武所塑的郭味蕖半身铜像。穿过北厅来到南院,西侧可见一池碧水潆洄。园中蜡梅、丁香、红枫、紫荆等花木皆为郭味蕖手植。据郭远航回忆,郭味蕖素喜莳花弄草,尤对芭蕉情有独钟。晚年移居疏园的最后两年间,他始终心心念念要培育一株芭蕉,却因故未能如愿,成为永久的遗憾。如今漫步故居庭院,目光所及处,一草一木皆映照出郭味蕖对自然和艺术的执着追求与赤诚热爱。

红烛精神:一心传道育桃李
  回顾郭味蕖的生平,其艺术生涯充满了坎坷与辉煌。回到故乡后,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仍砺志弥坚,回到潍坊的当夜便展纸挥毫继续艺术创作。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更加倾心笔墨,所写皆为心画,无不发自心灵。当自知疾病将危及生命时,他想到的是后来人。躺在“疏园”的小小陋室中,在几乎没有一本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郭味蕖凭记忆写完了《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这不仅是他留给学生们的教学笔记,更是他一生艺术追求的结晶。
  郭味蕖夫人陈绮在回忆中说:“味蕖在最后的半年里还是非常忙碌地整理他的东西,就像整理行李一样。没有题签的题上签,没有题字的题上字,还写了几万言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这是在没有一本参考书的情况下全凭记忆写出的。还把所写的文章整理成《疏园集》和《艺话》,把外出写生的日记、笔记整理成《散翁散记》。还自己装裱了创作的花卉、山水条幅、书写的中堂等近百件。其间他甚至还把写生的花卉画稿都分类,一种花装一个袋;把山水画稿都整理了,分作六个部分,何地何山,一一详细注明。就在遗物整理完毕后,离我而去。”郭味蕖像一支红烛,在狂风暴雨中挣扎着发出不屈的光芒。
  郭味蕖一生虔诚地研究传统文化,涉猎之广与探究之深,非一般人所及。他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呕心沥血,探索实践,其勇气与锐气,感人肺腑。他为中国画教学勇于改革、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影响深远,为花鸟画教学体系的形成,贡献重大。他的学术成果与艺术成就,堪为同代人楷模,被人们称为学者型艺术家、教育家当之无愧。
  斯人已逝,艺术永存。郭味蕖故居陈列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艺术的丰碑。当观者驻足于“疏园”的青砖黛瓦间,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年轮,更是潍坊儿女在时代激流中守护文化星火的坚韧姿态。那些墨迹浸透生命体温的画稿,都在以静默的力量诠释着先生“正不必作前人墨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