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开始后,情报工作的重点是配合解放战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解决物资问题。其间,李振远累计运送十万多吨钢铁到解放区,他还策划保护了民主进步人士的小火轮和商船,为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打下基础。
秘密情报企业成立
运送出十万吨钢铁
解放战争时期可以说是国内情报工作发展的巅峰。在当时,根据战争发展的特点,情报工作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1946年,中央情报部要求,在完成情报工作的同时,配合解放战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解决大量物资问题。国民党对解放区的严密封锁,使我军各方面的物资都很匮乏,尤其是钢铁。李振远以前只搞过药品和布匹,这钢铁怎么搞呢?李振远只好找蒋本沂商量。蒋本沂出身钢铁世家,父亲创建了鸿兴铁号大沪钢铁厂。他本人于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45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东南医学院任医务部主任。1945年6月,在李振远的介绍下,参加了上海情报站工作。他一边在医学院教书,一边开了私人诊所,方便传递情报。1947年7月1日,蒋本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本沂的大哥蒋本生是上海鸿兴制铁厂厂长(即上海一钢、二钢的前身)兼任上海钢铁总会会长;弟弟蒋本庸是大沪制铁厂(即上海特种钢铁厂)厂长。他们兄弟都是讲正义、反对内战的进步商人。经济学家薛暮桥先生曾在杭州被捕,就是蒋本生找的关系,花重金才保下了他的性命。
李振远和周梅影加强了对蒋本沂兄弟的工作。时机成熟后,李振远就召集一些党外民族资本家来开会。李振远讲出了上海经济不景气,要想把企业搞好,就要向北发展。北边连年战乱,又没有大企业,物品极其匮乏,是挣钱的好机会。他提出与大家联合办企业,有钱大家挣的想法。刚开始有些人不理解,其中一人讲了他的公司怎样和李振远联合,搞药品和布匹,把企业搞活了的事,大家都兴奋了,踊跃参加,一个没有注册的秘密情报企业成立了。
由情报企业出资,以蒋本生的名义,由蒋本庸等三人到香港买了旧船,李振远通过海关内线帮忙放行,然后把旧船运到上海制铁厂切割成钢板。可是怎么运出厂呢?李振远让郑凯连忙去找三哥周和顺联系,让解放军在江北接应。在工厂里,请上海地下党的同志帮忙,命令工会找来工厂里可靠的工人,由蒋本庸出资,帮助组织了自己人的船队,李振远又托东北少将开了通行证,然后把钢材经苏州河分批运出,过了长江后,解放军派人假扮国民党的部队接应转到苏北。
蒋本庸说:“从1939年捐无缝钢管给新四军时起,到现在,这条航线已走好多次了。”李振远说:“那也要小心。”
蒋本庸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他怕货物出问题,虽然有通行证,还经常自己亲自坐船押运。有一次,船行至江中心时,遇见敌人舰船的拦截,有些同志慌忙告诉蒋本庸。蒋本庸让大家沉住气,他自己站在船头,理直气壮地对付敌人的盘查,使敌人没看出任何破绽,只好放行。还有几次,遇上青帮在码头上敲竹杠,扣押船只。李振远找了杜月笙打通关系,使青帮见了蒋家的船,即刻放行。前后买了十余条旧船,累计运送了十万多吨钢铁到苏北解放区,用来制造武器,为迎接全国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进步人士出谋划策
藏起小火轮骗过敌人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是国民党用来管辖其庞大资产的机构。蒋介石1948年底下令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将其所属在上海、南京的大工厂撤迁台湾。时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著名科技专家和实业家,他要求大家坚守岗位,保护财产。但是,资委会不按命令撤走“资产”,公然抗拒是不可能的。潘汉年约请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到香港见面,与他们进行了恳切谈话,鼓励他们争取起义,为祖国和人民立功。
长期主持资委会工作的前委员长钱昌照,是在资委会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和号召力的人物,他对蒋介石反动统治强烈不满,准备出国。潘汉年知道后,与张骏祥、夏衍等及时做他的工作,使钱昌照终于下决心留了下来,为资委会成功起义作出杰出贡献。资委会采取了“人不走,机器不动”的拖延作法,对付国民党转移资委会财产的企图。
当时的一些进步民主人士拥有私人小火轮,而国民党害怕解放军过江,采取封江的办法,所有私人小火轮都必须开往台湾,不得在长江停留。有的人申明船坏了,要修理,敌人就每天来催,最后通知,不开走就炸船。还有些人不愿意去台湾,就趁夜把船往上游开,结果遇见敌人的炮艇,给击沉了。人们急得火烧眉毛,不知是谁说李振远很有办法,于是大家就来找他商量,怎样才能保住资产。
李振远没有接到组织上关于保护这些民族资产阶级资产的命令,可他想到这对支持解放军渡江有好处,应该去做。党对秘密活动的范围,并无严格的规定。在保护自身安全和不被暴露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党的工作,应该努力完成。想到这里,他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倾听他们的呼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痛恨国民党抢占他们的财产,怎样才能保住资产,有的人只是叹气,还有的气不过,想和敌人拼了。李振远鼓励并冷静地告诉他们:“硬拼绝不是办法,想办法躲和藏,骗过敌人就是胜利。”
大家认为他说的对,商量躲和藏的办法就是“沉船”。可是在哪沉,怎么沉?心里没底。
李振远说:“如果大家信得过我,我就跑一趟,给大家尽个力。”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于是,李振远选了几位对长江航路比较熟悉的商人留下,让其他人严格保密,并各自回家准备。
临走时,李振远一再嘱咐:“大家千万要小心,要保密,一人不慎,就会影响全体。”
一连几天,他带人到江岸视察地形。终于选好地点,悄悄通知大家,一起秘密行事。李振远亲自指挥,把船一只一只悄悄分别开到江面比较宽的、水流平缓、离主航道较远、河床不深的江湾,敌人防御比较松的指定地方“沉船”。在岸边做了明显标记。李振远一连几夜没合眼,一直盯到最后一艘火轮沉入江中,他才离去。
一夜之间,商船和小火轮全都不见了,江防的敌人还奇怪,怎么前些日子还说船坏了不能走,现在却都开走了呢?好在他们也乐得完成任务,没有深究。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开始了,江防敌人看见在江面上千百只木船中,出现了多只小火轮,冒着敌人的炮火,帮助解放军渡江,才知道上当了。原来,李振远用电报通知解放军,当战役开始时,小火轮和商船从水底冒出水面,开往长江对岸,解放军的炮火掩护他们,小火轮和商船一起执行渡江作战任务。这些进步民主人士不仅保住了财产,还参加了解放战争,每逢谈起这件事,他们都非常激动,感到无比神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