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1版:公益广告

应对消费吐槽 还需及时“算账”

(2024年02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宋玉璐
  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4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2月9日至18日共计1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2157.5万条,日均约216万条。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服务等方面。“三亚返程机票价格”“傅园慧称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再次被点名。  (据《法治日报》)
  眼下文旅消费市场强势复苏,春节假期热热闹闹,但吐槽声也不绝于耳,针对背后所暴露出的一系列乱象和堵点、痛点问题,找准方向,及时“清算”,正是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
  无论是春节假期出游还是春运往返,对于旅客而言,交通体验对整趟旅途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是一路畅通,心情自然愉悦轻松。春节假期交通出行需求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供需失衡,令春运购票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若不提前做好抢票攻略,几乎是“一票难求”。
  针对这一点,不能一味要求消费者做攻略、早抢票,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春节是客流高峰期,要做好流量评估,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能够及时调整和调度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让抢票通道更加畅通。还要做好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倒卖车票等不法行为,以缓解供需矛盾带来的诸多压力。
  另一个备受消费者吐槽的是文旅市场的消费乱象。满心欢喜到一座慕名已久的城市观光游览,总会被一些“老鼠屎”搞坏心情,导游强制购物现象仍然存在,店家对本地人和外地人使用“阴阳菜单”区别对待,景区漫天要价屡教不改……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游客的消费体验,对城市形象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一锤子买卖”“一直被曝光,从未有改变”背后,一方面是地方监管执行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从业者长久以来服务意识的淡薄和对所谓行业“潜规则”的凭恃。对于此类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一定要形成常态化,多次“回头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提升从业人员自律意识,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应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坚决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舒心、安心、放心。
  看当下,更看长远,不贪图短期暴利,以改善消费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先,才能持续赢得消费红利,实现地区市场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相关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第一要素,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改进细节,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