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剧《新龙门客栈》在网上收获了不小的声势,越剧女小生陈丽君凭借贾廷一角在网上爆火,相关演出片段在短视频平台上已达到近十亿的播放量。一大批非传统戏曲爱好者被传统戏曲的魅力折服。越剧《新龙门客栈》的一夜爆红,是偶然,也是必然。近年来,传统戏曲长久被冷落的局面有所改变。与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游戏等新媒介的跨界联姻,让传统戏曲隔三差五地刷一拨存在感。传统戏曲出圈,似乎已经不再是谋求不得的奢望。
看似是偶然案例,实则早已酝酿许久
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真正出圈,是从演员陈丽君和李云霄的返场互动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刷屏开始的。饰演“玉面郎君”贾廷的陈丽君单手抱起饰演金镶玉的李云霄对视旋转,张力十足的画面,再搭上适配度极高的古风背景音乐,高度吻合时下热门短视频的制作风格,一时间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码。
这看似是颜值经济蔓延到传统戏曲行当的一个偶然案例。然而,当观众的注意力沉淀下来,目光从演员身上转移到扮相服装、表演场地以及演出的故事情节上时,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的必然性才逐渐显露。
从戏曲本身来看,《新龙门客栈》并非越剧的传统剧目,而是基于同名电影进行的全新改编,在舞台布景和转场等方面大量使用了电影的技巧,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戏还是传统的戏,越剧的原汁原味仍在,但新意随处可见。
越剧《新龙门客栈》爆火后,有媒体实地探访了演出所在的蝴蝶剧场。不同于传统戏曲的大剧院、大舞台,《新龙门客栈》贴合故事场景专门设计了客栈式样的沉浸式小剧场,上下两层的空间仅能容纳一百来人。在容量有限的小剧场,舞台与观众区的界限显得不那么分明。坐在台下,既是戏外的观众又像戏中的看客。在返场互动环节,演员更是直接以戏中人设与坐席上的观众近距离互动,代入感和体验感十足。在剧场四楼的消费区,还有与《新龙门客栈》联动的餐饮与文创产品。看完一场戏后,再顺手打卡一杯联名的咖啡,实现了消费延伸。
如此用心,《新龙门客栈》的破圈之势,其实早就已经酝酿好了。今年8月6日,《新龙门客栈》还在抖音开启了一场付费全程直播,吸引近千万人次观看。只需等待一次机会,《新龙门客栈》便迎来了爆发。
“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
越剧版《新龙门客栈》热度从线上传到线下,贾廷的扮演者陈丽君也因此火速出圈,大批粉丝从全国各地赶到浙江杭州看陈丽君的戏。今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央视也报道了陈丽君走红现象。对此,陈丽君表示:“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一个小石子投下去之后,DNA就被唤醒了。我希望我是那个小石子。”
陈丽君1992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就职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曾在越剧版《步步惊心》中饰演四爷,在《葬花吟》中饰演贾宝玉,在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梁山伯。
在《新龙门客栈》中,陈丽君饰演的贾廷是东厂督公曹少钦义子,江湖人称“玉面修罗”。相较其他戏,《新龙门客栈》给陈丽君带来的突出感受是舞台距离感的消失:“身处实景环境式结构中,我与观众都成为舞台的一分子。”
有次“突发状况”让陈丽君感触颇深:“在演出环节中,我要请一位观众送信给门外的千户将军,千户会将新龙门客栈的肉包子作为小礼物送给观众。本来观众拿到包子后就完成了任务,但有次演出,一位观众拿到包子后,我示意她坐下,但她的丈夫一直鼓励她把这个包子送还给我……那一刻,我真正实现了和观众的互动。”
发现陈丽君是“女扮男装”以及她所在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全女班后,不少网友夸赞陈丽君及其同事组成了“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女团”。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就推出了由茅威涛、何英、董柯娣、何赛飞、方雪雯组成的“五朵金花”,名噪一时。在人才培养、作品创新方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始终坚持传承之路。
破除陈见是传统戏曲创新的必要环节
守住传统戏曲的底色,切入当前文娱消费的流行趋势和审美逻辑,以全新的面貌示人。纵观近些年来戏曲出圈的案例,无一不是做到了这一点。
有将传统戏曲这一舞台艺术挪到大银幕上,用电影的技法全新演绎的。2019年上映的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将程式化、写意化的戏曲表演与特效技术充分结合,打破了中国戏曲电影历史票房纪录。今年年初电影《满江红》热映时,充满摇滚范儿的豫剧配乐在情节转入紧张的气氛时适时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带动豫剧扎扎实实地小火了一把。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戏曲作为电影主菜能卖座,作为配菜也能增彩添色。
与流行音乐联姻的传统戏曲,也斩获了一批新歌迷。至今仍长居流行音乐榜单上的热门歌曲《武家坡2021》,就是根据京剧经典剧目《红鬃烈马》改编而来,赋予了传统戏曲流行音乐化的表达。上海戏剧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五名女生用京剧戏腔演绎耳熟能详的古风歌曲,在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视频平台上,多条视频收获了千万级别的播放量。还有以游戏为载体的,爆款游戏《原神》中的角色云堇演唱的《神女劈观》,引发各剧种百位名家争相翻唱,成为近年来戏曲海外传播的现象级事件。
这一切都在证明,只有争取到年轻观众,传统戏曲才能走出高阁,真正投入当前的文艺市场,拥有与那些流行文化一较高下的能力,绽放出其在今时今日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到触达年轻观众的媒介,传统戏曲的破圈便找到了最高效的路径。当然,与此同时,颠覆传统、破除陈见也是传统戏曲创新时必然要经历的环节。只要保证戏曲本色的大前提不变,进行一定程度上迎合当下观众审美偏好的改编是必要的。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