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2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3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4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5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6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7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08版:往事悠悠话北海

名儒孔北海 乱世中为相

(2023年09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于潍坊市博物馆的孔融石刻像
  作为孔子后裔的孔融少有异才,好学博涉,聪慧而知礼仪。长成后为朝廷命官,一代名儒。《三国演义》记述了孔融为北海国相期间,被黄巾军围困,搬来平原相刘备发兵相救的故事。孔融其人书生意气、自恃清高,身居乱世,难逃悲惨命运,终因狂傲直言、抨击时政遭曹操满门抄斩。
孔北海天资聪慧 政绩显著有盛名
  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鲁国人。年少的孔融不仅会让梨,《后汉书·孔融传》中还记载了他10岁那年随父孔宙去京师长安发生的一件趣事。
  当时京城有一位官员叫李膺,时任河南尹,孔融想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隶说:“我跟李大人是通家之好。”进去后,李膺问他:“我们素不相识,你怎么敢说我们是通家之好?”孔融笑了笑说:“我的祖先是孔子仲尼,而大人的祖先是老子李聃,当年孔子和老子,他们同德比翼,互为师友,难道我们两家不是通家吗?”李膺哈哈大笑。在座的客人也无不赞叹这孩子天资聪慧,将来必成大器。
  孔融长大后因品行端正、学识渊博,历任掾属、侍御史、北军中候、中郎将、议郎、北海国相、青州刺史、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在任司徒掾属时,他暗访贪官,准备将其贬谪罢免,而他检举的多为宦官亲族。朝中尚书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而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东汉光和七年(184),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上司派孔融拿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何进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于是何进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至此,本该仕途一片光明的孔融,却因与上司御史中丞不和辞官而去。
  孔融再次担任中郎将,正值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国运衰危。黄巾起义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身为“建安七子”之一的他,史书上多称其为“孔北海”,只因得罪董卓,被举荐到黄巾军猖獗的北海做了六年国相。
  孔融在北海任职六年,虽处社会动乱之时,但他的政绩依然显赫。《后汉书》记载,孔融在任,恭而近礼,劝课桑农,建立学校,表显儒术,推举贤良,尤好结交贤士名人,家内常是鸿儒满座,宾客盈门。只可惜一代名儒,终为乱世所不容。
  《三国演义》四十回有诗赞曰: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语出孔融九岁长子

  《世说新语·言语》载:“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该文说的是,孔融被捕,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才9岁,小儿子8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役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否保全性命?”这时,大儿子从容地上前:“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从此,“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成为一则著名历史典故。
  本文所述故事的背景是曹操准备南征刘备和孙权之时,孔融劝其不要南征,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后发了几句牢骚,传入曹操耳中,曹操大怒,下令处死孔融一家。
  
  《三国演义》讲典故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说的是孔融在北海国相任上遭黄巾军围困,派太史慈出城搬刘备发兵相救。
  黄巾军管亥部以借粮为名,率众围困了北海城。危急时刻,太史慈奉命急持书信、冲出重围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
  太史慈讲明缘由后,刘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刘备收到孔融的求救信之所以吃惊,是因为刘备出身低微,靠打仗起家,而孔融则是世家大族,当世名士。于是,刘备立即起兵,率关羽、张飞等众将向北海进发,管亥哪能抵挡,数十个回合,阵前被斩,众兵逃散。敌退后,孔融收集流民四万余人,重整剧县城邑,习兵讲武,并飞书布告属县,联合御敌。
  
  寿光东关留传说
  张飞勒马看古槐

  相传当年“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大军出动之前,刘备恐孔融着急,派张飞先去北海郡报信。张飞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到了寿光境内。途中见前面闪出一棵参天古槐,枝叶茂密的树冠、苍劲挺拔的树干,粗壮、盘结的根系裸露在地面,煞是壮观。张飞不禁被吸引,勒住乌骓马观赏了起来。正看得高兴,猛然记起任务,随即恋恋不舍地调转马头,跑了几步又回头观望了一阵,才策马扬鞭而去。当夜,张飞杀透重围,及时给孔融报了信。留下了“张飞勒马看古槐”的美谈。
  《寿光县志》载:古槐,县城小东关外,宁国寺内有古槐一株,状如虬龙盘怒,今尚绿意葱茏,但不详植于何代,向有“张飞勒马看古槐”之说。1983年春,古槐被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树木。
  古槐原为一株,现分为东西两半株,西半株如龙腾飞;东半株又分出两根树干,向北挺出的一枝下垂地面,向西南飞出的则形成椭圆形树冠,与其他苍劲的树干相映衬,如伞盖般庇荫大半个寺院。可谓树中奇观。2002年,依槐建园,建成5000平方米的槐香园,成为人们寻幽探古、健身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