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颂
近日在网上闲逛,读到一篇关于教养的文字,觉得写得真好。只不过编辑将原标题《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改成了《看不见的教养》,容易造成“教养是看不见”的误读。实际上,一个人的教养,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货真价实地呈现在大千世界的。
诚然,对于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人本身,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是拿捏、作秀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与自愿。这种行为可以达到“慎独”与“无他”的境界。有人看见与无人看见,与其言谈举止毫无关系。我曾经在路上观察到一对青年男女,男孩子骑电动车带着女孩子,当走到一个垃圾箱附近时,女孩子将手中的一个纸团抛向垃圾箱,但是没有扔进去,那个纸团碰了一下箱子,反弹到马路上。女孩立即从车上跳下来,捡起那个纸团,重新丢进垃圾箱里。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对这个女孩子(包括那个男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好感,断定这是一个或一对十分有教养的青年。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与妻子去旅游时,住进酒店发现,房间里竟然有两张很大的双人床,想到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会很辛苦,朋友便在另一张未睡过的大床上放了一张便条:“此床未用,无需打扫。”他的妻子则尽量将用过的东西恢复原状,以此来减少清洁工人的劳动量。我听后,庆幸能够交到这样一对有教养的朋友,骄傲。
教养是一个很特别的“产品”。与朋友吃饭时抢着埋单,是大方,未必是教养;在单位对上司很尊重,对下属很友善,是会处事,不见得有教养;长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连眉目都能传情,是美丽,也扯不到教养。教养必须有文化和品位作支撑,与格调、修养相匹配。一个有教养的人,言行中定会充满善良、宽容、友爱与真诚,一定是令人喜欢、受人爱戴的。
同样的,没有教养的人,也是能看得出来的。缺乏教养最显著的表现是自私。一个人如果时时事事处处为自己考虑,不肯吃亏,只想着赚便宜;不愿吃苦,只想享福;不愿为他人服务,只想坐享其成……这样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排队时加塞儿,随地吐痰,乱穿马路……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对“路怒症”的讨论比较多,从交通规则到驾驶技术,不一而足。其实依我看,“路怒症”最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事人疏离了教养所致。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教养的人,平时“连吃屎都想抢热的”,可想而知其坐上驾驶座后的表现会是怎样。
上海市美育特级教师王圣民说:“人一旦获得良好的教养,就像一辆车在向前运行时获得了惯性一样。”
教养是精神形象的外化,是美好人格的显露。教养是一种像生命一样的东西,在时间的长河中缓慢涵养,点滴培育,最后长成文明与文化的大树。如果我们的国民个个有教养,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有教养的集体,就会构筑一个有教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