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广而告之

“她故事”这么热闹 “她思考”有些冷清

(2023年08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先后开播的《一路朝阳》和《她的城》,不约而同展示了当代都市女性的多元生活状态。《一路朝阳》讲述“80后”女性的十年成长之路,《她的城》聚焦中年女性的家庭和职场困境。近段时间女性题材电视剧再一次扎堆荧屏,成为现代都市剧的“撞题”之选。

女性群像影视创作
呼应社会热点话题

  女性题材成为市场热点已持续数年,从最早的《欢乐颂》系列到三年前大火的《三十而已》,刻画女性群像几乎成为都市话题剧的首选,至今依然不断有新作上市。
  仅今年暑期档,就先后播出了《不完美受害人》《做自己的光》等女性题材剧,眼下正在播出的《她的城》和《一路朝阳》同样如此。《她的城》选择了中年女性切入,三个选择了截然不同人生路径的女性虽然分属完全不同的圈层,但面对的问题却各有普适性。《一路朝阳》更聚焦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十年前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房产中介和律所律师,展示了女性职场的不同路径。
  将女性题材与社会话题相结合,也是这类题材创作的“惯例”。自《欢乐颂》后,女性题材剧将能与性别叙事结合的社会热点融入创作中,从家庭纠纷到职场困境,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那些曾经引发关注的热搜话题纷纷变成情节点出现在剧情中。《她的城》中的公司高管李英男的遭遇就集齐了冲突元素。丈夫创业失败需要她承担工资开销,公司空降新人领导致使她降薪降职,想为怀孕员工保留职位却被人事部门拒绝。不久前收官的《不完美受害人》更是将一个争议事件进行条分缕析,细致展示女性在遭遇纠纷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将性别歧视、社会偏见一一呈现。
全新叙事角度
让人耳目一新

  女性题材颇得市场青睐,但真正能突破《欢乐颂》和《三十而已》模式,达成全民热度的剧作并不多。《闪耀的她》《做自己的光》等剧集几乎都以“40+”女性为主角,清一色的职场大女主。她们在职场上勇往直前,感情生活顺风顺水,不管是姐弟恋抑或是不着边际的相爱相杀,剧中女性强大得几乎全知全能。这类剧集播出后并不能真正引发社会话题的讨论,让女性题材的思想深度变得肤浅。
  而新播的剧集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开始尽量规避这些题材局限。《她的城》中全职太太艾英的人设与《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很像,但是明显高了一个段位。艾英将家庭视作战场,不仅事无巨细张罗丈夫的社交宴会,还需要借助“太太社交”帮助丈夫套取商业机密,在发现丈夫出轨后重返职场,后续还会以雷霆手腕给对方以教训。
  《一路朝阳》中的两位女主角则彻底摆脱了高大上的设定,还原普通大学毕业生在北京奋斗的人生经历,求职时二人遭遇学历和职业歧视,几乎都有真实的生活基础打底,人物奋斗也都不依靠偶然的运气。同期热播的《装腔启示录》同样以女性职场角色为主角,但剑走偏锋地采用“装腔”这一视角去另类解读职场人物,增加了全新的叙事角度,摆脱了传统都市家庭剧的表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过分强调性别议题
可能有些矫枉过正

  市场青睐女性题材已成定势,但过多的同题材创作彼此重复、人物故事雷同,业内认为需要呼吁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
  知名剧评人李星文认为,这个暑期档的电视荧屏和视频网站几乎都被女性审美占据,视频网站是“一水儿”的古装和仙侠剧,电视荧屏的都市剧几乎都是女性题材,“除了《欢颜》和《潜行者》勉强可以算作男性视角的创作,几乎九成的影视剧都可以算作是女性题材”。
  在李星文看来,文艺创作本应该没有性别倾向,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也不应该看性别,当市场过分强调性别议题,可能有些矫枉过正。
  剧评人纳兰惊梦也认为,市场青睐女性题材本身可以理解,影视剧本身就是以女性作为主要受众,但大量同质化的女性题材剧蜂拥上市,不仅人物设定大同小异,演员也到处重复,“很难说这些‘快消品’式创作的女性题材剧,能真正反映出什么值得关注的社会议题,反而是弱化了这个题材的影响力。”在他看来,今年先后播出的十余部女性题材剧,引发全民热议的作品少之又少,题材的红利很快就要被消耗殆尽。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