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顺
艾蒿,又名艾草、灸草等,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艾蒿主茎粗壮,植株有浓烈香气。枝叶繁多,呈半灌木状,叶多而厚,有灰白色短毛。
艾蒿作为一种药物,用于防病治病,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就记载了“艾”的疗效和用法。
《诗经》中,多次出现艾蒿的身影。《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一首描绘男子思念心爱女子的诗歌,诗中“萧”和“艾”均为艾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据称由此而来,流传后世,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经典句式。
《小雅·蓼萧》是一首祝颂诗,表达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分四章,每章都以“蓼萧”沾露起兴,“萧”出现了四次。第一章为:“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大意为:高大艾蒿丛丛生,露水清澈又晶莹。今日得见君子面,我心舒畅又平静。笑语相逢宴席上,和睦相处乐安宁。
《诗经》中的艾蒿,也被称为“蘩”。《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本篇描写女子采集艾蒿用于祭祀的情形,先是一问一答,叙述出采蘩的过程及用途:该去哪里采艾蒿,在沙洲与池沼。艾蒿采来作何用?用于公侯祭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