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突破高龄禁区
96岁老人心脏支架手术获成功

(2022年10月3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丁栋 李思涵
  10月19日上午,阳光融和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张延镇带领介入团队与病魔生死竞速,成功为一位96岁高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手术,“撑”开生命通路,抢得了生命的先机。
  家住寒亭区的徐先生今年96岁,15岁便参军,获得过许多荣誉。徐先生平时身体很好,虽然已近百岁,但精神矍铄。19日早上,家人发现徐先生意识模糊,立即拨打120并要求将老人送至阳光融和医院就诊。急诊医生给予心电图、血化验等检查,考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请心血管内二科马彦主任医师会诊,会诊支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对于这种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考虑患者96岁高龄,为介入手术高危患者。
  马彦立即向心血管内二科主任张延镇汇报患者病情,张延镇赶到急诊科。此时老人病情不稳定,虽然已经给予应用阿托品提升心率,但用药后心跳还是越来越慢,心电监护显示心率36次/分,且有些躁动、频繁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定。家属十分焦急。张延镇仔细咨询病史,分析病情,考虑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最佳治疗方案是冠脉介入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心肌灌注,纠正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缺氧,解除患者目前症状。在向家属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征得家属同意后,张延镇立即启动急诊胸痛介入团队,心血管内二科王禄强副主任医师、马思远住院医师,急诊科主任张立忠、副主任徐景明、技师张国华以及护理团队。他们在准备手术的同时,也为患者术后病情观察,重症监护即刻开通EICU。
  王禄强及马思远为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弥漫性狭窄,回旋支近段狭窄75%,右冠状动脉后三叉前80%局限性狭窄,左室后支可见破裂斑块,血流再通,残余狭窄约90%。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干预左室后支,于左室后支植入支架一枚。术中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慢心律,立即给予胸外按压,静脉推注阿托品、肾上腺素、间羟胺,观察10分钟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无不适症状,手术结束后安返EICU,目前病情平稳康复中。
  96岁高龄患者,在心脏支架植入方面通常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高龄患者往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范围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高。面对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急诊行介入手术的风险极高。但如不尽快进行手术,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时间即是生命,梗死血管开通得越早,病人获益越大。在生死抉择面前,张延镇果敢决断,最终在与张立忠、徐景明配合下,成功为患者开通血管植入支架。该病人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团队密切配合、精准判断、高超的技术及胆识。这次手术的成功也突破了高龄心脏支架植入术的禁区,彰显了阳光融和医院在心脏手术方面的高超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