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落花时节又逢君

(2022年10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王春玲
  《相遇》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迷舟》《青黄》《相遇》都是传诵一时的佳作。其实,这些作品我都零散地读过,以前读的时候关注的是情节和人物的命运,今天重读,有了更细致入微的收获。
  读格非的《相遇》,我禁不住醉心于他典雅精纯的语言。在《迷舟》中,看看主人公的出场:“萧上岸后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进入他所熟悉的村舍。村子的背后是西沉的弦月,东方曙河欲晓,在井边打水的女人没有认出他来……”“萧的平静的心中泛起了一层涟漪,但他很快又在桃花和麦苗的清香中陶醉了。”这些文字读起来让人感觉特别纯净,具有古典美的韵味,画面感极强。而格非对语言的锤炼也非常准确,比如,在《迷舟》结局处,他写道:“警务员站在离他(萧)只有三步远的地方,非常认真地打完了六发子弹。”这句话每一个字都非常考究,又不露痕迹。“非常认真”四个字,不仅呼应了警卫愚钝认真的性格,也让人读起来更有感觉。格非的文字始终精美纯正,而又随时变化,不拘一格,他的风格化写作,就像金庸笔下已入化境的武学大师,已将基本招术练至化境而无人能敌。
  重读格非的《相遇》,我很享受他于行文中呈现出来的生活质地感。还是在《迷舟》中:“偶尔也有一些早起的老人咳嗽着从他身边走过,消失在薄雾里。村民对陌生人早已没有了兴趣,他们只是对补锅的风箱、弹棉花的马头木弓和换麦芽糖人的笛声感到亲切。萧横穿过那些狭长的弄堂和茅舍,没有人打量他,只是引起了经久不息令人战栗的狗的狂吠。”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真实而浓缩,这些描写让我们回到童年,俨然看到了旧时乡村井台风车、鸡鸣犬吠,还有货郎、鞋匠穿过屋舍街巷……
  《相遇》中的这些篇章,使我陶醉于格非如迷雾般微妙难言的意蕴中。在《褐色鸟群》中,故事结构设计环环相扣,情节设置如迷宫一般,细节精确细腻,让读者越读越有兴致,越读越有感觉。《雨季的感觉》和《锦瑟》,亦是这样,故事性很强,情节时时分岔,往往走向迷途,人物的命运亦不可确定,故事的内涵也深隐在文字的背后。
  “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诗句,当年,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杜甫和李龟年,重逢充满了许许多多难以言喻的沧桑之感,而今天的落花时节,我读到格非的《相遇》,收获的却是一份欣喜与更深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