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会计、施工人员、驾驶员……平日分散在公司的各个项目中,可只要接到上级指令,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到一起,换装、下水、堵漏、救援……成为一支“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水下抢险救援队伍,他们就是山东浩博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潜水队。“不论何时,任务都是第一位的。”队员们虽然入队时间各不相同,但时刻将使命牢记在心。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圆娜
身负135斤装备下潜
一人下水演练,全队配合
9月27日,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白浪河水库边,山东浩博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潜水队的队员在这里进行日常的下水演练。
45岁的潜水员崔传贵在队员的帮助下穿好潜水服后,上身前倾,队员分别将两串铅块放在他的腰上绑好,总重45斤的配重铅块有助于他更好下潜作业。“请检查通讯是否正常”“请检查供气是否正常”“准备完毕,一切正常,可以潜水”……岸边的队员通过潜水通讯电话,与崔传贵进行下水前的检查确认工作。
伴随着崔传贵往水中走去,岸上队员们一点点放着手中的安全绳,并时刻关注着他在水中的情况。崔传贵入水后,水面上只留下一串串水泡。通过潜水通讯电话,他可以随时和岸上的人沟通水中的情况。
听到崔传贵表示要出水的信号后,队员们赶紧将安全绳往回收。出水后,岸上的队员们立马上前,将崔传贵身上重达135斤的装备往下卸。只见崔传贵脸上泛红,额头有一层汗珠,后背的衣服早已经湿了一大片。“相比起冬天下水,这个季节的水温是比较舒适的,不冷不热,刚刚好。”多年的水下作业使得崔传贵对各类水下作业环境的适应力极强。
据悉,每年潜水队都会设定科目,组织队员进行水上水下演习,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保证队伍真正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最深下潜至55米创纪录
师父责怪他“不要命了”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他们最忙碌也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尤其遇到下雨天,他们都会提早做好准备,只要接到上级调令,带上设备就出发。“温比亚”“利奇马”台风抢险救灾、青州黑虎山水库放水洞排水管拆换、峡山水库闸门检修、泰安石屋志水库防水洞维修……不只是潍坊,全省范围内只要需要他们,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并且冲锋在前,保证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55岁的潜水队队长刘乐军1988年成为一名潜水员。2003年,在淄博一次水下工程维修中,刘乐军下潜55米,创造了山东空气潜水的最深纪录。“下水之后,舌头发麻,身上的肌肉像被人紧紧攥住一样,整个人是快要被压扁的感觉。虽然身体难受,但一想到我竟然能够下潜到55米,心里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刘乐军对当时在水下的感受依旧记忆犹新。完成水下作业出水后,他第一时间向师父汇报,原本想着会得到一番祝贺和夸奖,但师父听完下潜深度后,第一句就是“你不要命了”,紧接着是一顿批。
“水下干一小时,相当于岸上工作三小时。下潜越深,水压越高,对潜水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所以每年汛期之前,所有的队员都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一旦发现身体指标不合格,队员就不能再下水。而大深度潜水出水时,如果减压不当,还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创造纪录那年我30多岁,要体力有体力,要技术有技术,就想挑战自己,下水前也没多想。等师父批评完之后,我才觉着后怕。毕竟当时的设备没有现在先进,万一在水下有个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乐军坦言。
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
从未发生一起人身安全事故
“我们都是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出发的命令,不管人在哪里,都要先去完成任务。”多年来,队员们早已经习惯将“任务”摆在首位,从来没有人在集结出发上“掉过链子”,反而随着默契度和经验值的提升,大家集合的速度越来越快。
谈及行业的发展变化,刘乐军表示,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安全系数更高。近年来,公司对潜水队的重视越来越高,从人员培养到物资配备,都下了“大力量”,给队里配备了行业内比较顶尖的专业潜水设备、水下切割设备等,每年汛期前都为所有队员进行全面体检,时刻保障队员的身体安全。
“以前我们都是靠拽绳子来传递信号,拽一下是到达水域,拽两下是水下正常,拽三下是出水。”刘乐军告诉记者,从入队的第一天起,师父就时刻提醒他要注意安全。这么多年来,只要队员下水,不管是演练还是实战,大家都习惯了彼此照应,不敢有半点松懈,从建队起没有发生一起人身安全事故。
“别看我们队现在只有8人,但在全省范围内,人员数量、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都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还肩负着部分地区潜水队的培训工作,将我们水下抢险技能传授给他们。未来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更好地完成组织交付的每一项抢险任务和工作。”看着一批批年轻队员们满怀激情进队,通过一次次水下作业逐渐成长,对于潜水队的未来,刘乐军表示“前进不止,后继有人”。
◎团队小档案
山东浩博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潜水队成立于1972年,2004年被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吸收为会员单位,是全省主要的水下抢险救援队伍之一,负责我市水库的水下除险排查、水利工程设施水下安装以及水下堵漏和焊接等工作。现有潜水员8人,全部拥有潜水证,仅近五年就执行过上百次潜水任务、三次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