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锣鼓喧天,龙腾狮跃,潍坊市人民广场举行“元宵龙舞耀新程 更好潍坊谱华章”2025年“我们的节日”民俗文艺展演活动。本次民俗文艺展演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主办。来自城区的1400多名表演者齐聚一堂,带来了舞龙舞狮、民间杂耍、健身秧歌、腰鼓、太极扇、青少年武术、抖空竹、彩带龙等精彩节目,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热闹祥和的民俗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王鲁萍
文化为魂,凝聚奋进力量
龙腾狮跃闹元宵。上午10时30分,随着锣鼓队震天的鼓点,6条金龙腾空而起,8头雄狮翻滚跳跃,承载着祈福纳祥、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点燃全场。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舞龙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今天我们要舞出潍坊人的精气神!”寒亭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舞龙队队长宋瑞光抹去额头的汗水说,“锣鼓一响,浑身是劲,这红火的场面一铺开,咱潍坊人的精气神就跟着鼓点上来了,这一年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活动现场,文化自信贯穿始终。非遗展区内,杨家埠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颖伟手执刷子,一幅“福”字在他的巧手下逐渐成型;钩针编织爱好者刘国兴的摊位前摆满了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钩针编织作品,让许多小朋友流连忘返。“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并融入生活。”杨颖伟表示,非遗展示与民俗文艺展演的结合,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
全民共舞,激扬城市活力
“看!孩子们打腰鼓的气势,一点不输大人!”主舞台侧面,来自潍坊锦阳小学的小腰鼓队员,以整齐划一的腰鼓表演赢得满堂喝彩。这场民俗文艺展演,既有260人太极扇的恢宏场面,也有青少年武术的飒爽英姿,更有耄耋老人抖空竹的灵动风采。从孩童到老者,从专业院团到社区群众,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表演者,共同绘就了潍坊“全民参与、共创美好”的生动画卷。
体育与民俗的融合成为这场活动一大亮点。市体育局组织的300人健身秧歌方阵,将传统秧歌与现代健身操结合,红绸翻飞间尽显健康活力。“没想到健身秧歌也能这么美!”观众席中,带着孙子观看节目的王会民感慨,“节目丰富多彩,视觉效果震撼,既有底蕴深厚的传统节目,又有创意十足的创新节目,很有新意。这样的活动真不错,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浓厚的兴趣。”
非遗展区变身消费新场景。参与互动体验的人潮,印证着文化认同的深层力量,也在无形中营造出一种积极消费的热烈氛围。“妈妈我要学这个!”在剪纸体验区,孩子们举着刚完成的团花剪纸雀跃不已。剪纸艺人曹玉梅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剪出传统纹样,那细腻的线条和精美的图案,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
“原本只是看热闹,结果买了年画礼盒、杠子头火烧,传统文化消费比想象中更有魅力。”市民刘真真感叹道。
“我们要让文化从展柜走进生活。”潍坊皮刻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瑞峰高兴地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技艺,非遗不再是“老古董”,而是可触摸、可参与的城市记忆。
鼓振春潮,谱写更好潍坊华章
11时10分,随着震天锣鼓的奏响,全体表演者从四面八方会聚到主舞台。矫健的金龙环绕盘旋,狮群在秧歌队簇拥下昂首腾跃,武术少年剑指长空,空竹彩带如虹交织……这场名为《大团圆》的压轴表演,以磅礴气势将活动推向高潮——恰如全市上下心手相连、共赴新程的壮阔图景。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这场精心策划的民俗文艺展演活动,正是对文化力量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以传统文化为深厚土壤,从中汲取灵感与智慧,滋养着创新精神,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广泛的全民参与,进一步激活了发展动能,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共同奏响了文化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乐章。
2025年的这个春天,潍坊以一场民俗盛宴,奏响了“更好潍坊”建设的冲锋号。在这场活动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水乳交融,群众热情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站在改革创新的潮头,潍坊正以文化之力凝聚人心,以奋斗之姿破浪前行——这,便是“我们的节日”最深刻的注解,更是千万潍坊人共赴建设更好潍坊新征程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