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4版:山海行·重走胶济线

12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手握烙笔绘乾坤
匠心巧思传非遗

(2023年10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潍坊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县烙画传承人刘海峰是一名退役军人,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后,他重拾“画笔”——烙铁作画,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动物、花卉、人物等。
  日前,记者来到刘海峰位于高新区新城街道北苑社区的潍县烙画工作室,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烙画作品。“这是烙在木板上的,那是烙在宣纸上的,还有烙在葫芦上的。”刘海峰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他融合传统的烙画手法和创新的套色烙画手法创作作品。“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刘海峰说,不管采用哪种手法,都需要耐心与细心,因为在烙画过程中,笔一旦落下便没法修改。
  今年36岁的刘海峰是潍坊人,受家庭熏陶自幼学习烙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良好的艺术氛围以及坚实的绘画基础为他2010年退役之后开启“潍县烙画”之路作了铺垫。“我退役后,便想用自己的烙画技艺为家乡做点什么,潍坊有很多优秀文化需要由更多的人去传承和传播。”刘海峰对记者说。
  为了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和了解潍坊独具魅力的传统手工技艺,刘海峰不仅将“潍县烙画”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更是不断改进烙画工具,创新表现形式,将“火钩”改为“电笔”,将传统烙画升级为套色烙画。
  虽然退役多年,但是他始终不忘党和国家对他的教诲,创作了许多爱国、爱党以及军旅题材的烙画作品,如《红船启航》《来帮爷爷扫扫雪》等。刘海峰的作品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展陈。他坦言:“我把我的作品无偿赠予出去是为了将我们潍坊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潍县烙画,也让大家加深对潍坊这座城市的印象。”
  为了传承和传播潍县烙画,近年来,刘海峰经常前往潍坊的各大中小学开设烙画公益课程,更是将潍县烙画技法无偿传授给烙画爱好者,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传承潍县烙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