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邵光耀
曾几何时,青少年过度上网让家长焦虑不已;如今,老年人过度上网也开始让儿女担心。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使用短视频平台的老人越来越多,除了极个别老人沉迷打赏大额资金外,不少老人被大数据精准“拿捏”,落入“信息茧房”;也有人沉迷短视频购物,过度消费,有时还会遇到退费和售后等各种棘手的问题。 (据《广州日报》)
当下老年人正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使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越来越新潮。
然而,随着智能设备娱乐功能的多样化,面对网络的“诱惑”,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深陷玩手机不能自拔,患上“网瘾”,刷短视频、刷朋友圈、打游戏、网购……老年人痴迷手机的程度超乎想象,“人老心不老”的劲头让后辈都“自叹不如”。许多年轻人感叹,自从父母用上了智能手机,上厕所刷视频、临睡觉听相声、厨房里看宝典,短视频的魔性笑声和恶俗的背景音乐充斥在每个角落,几乎成了家里的“主旋律”。
父母患上“网瘾”危害其实挺大。窝在沙发里刷手机,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挤占老年人的活动时间,原先的饭后“遛弯儿”成了如今的饭后“家里蹲”,肠胃病、高血糖、颈椎病等身体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有些老年人自身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偏听偏信,被恶意剪辑的视频、虚假文章“带节奏”,相信网上的“假科普”“假消息”,成为谣言的“放大器”,不实信息的“传输器”。还有部分老年人无法甄别一些康养保健、投资理财信息,从而上当受骗、损失财产。
每个人都可以拥抱互联网,上网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老年人对于网络的“渴望”。老年人刷手机上瘾,有很大原因是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用手机打发无聊时间,缓解孤独。我们应该多去理解“上瘾”背后的原因,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乃至呵斥,用一种“还不是为你好”的态度,去过多地苛责他们。
子女的陪伴与引导才是戒“瘾”的良药,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才是对抗孤独焦虑的妙招。谁都有老的一天,老年人“防沉迷”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网瘾”老人应该得到理解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