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后,在“3+3”的模式之下,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选出3门科目作为考试科目,由此产生了20种组合方式。面对全新的高考模式,选科无疑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如何选科关乎将来的高考分数、专业方向、人生发展等。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更加合理、慎重地进行选科,《教育周刊》陆续邀请我市一线学科教师,全方位解答选科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帮助家长和学生做好规划。本期由潍坊中学的陈克波老师分析讲解。
兴趣和能力有重大偏差
应该更关注能力
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感兴趣和人的潜能是成正比的。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发挥80%-90%的潜能,同时也会得到80%-90%的回报,所以,个人喜欢哪个学科非常重要。但是仅凭感兴趣不一定能够得到高分,当兴趣和能力发生重大偏差的时候,应更关注能力。
学生的选科影响未来的报考专业,高校专业又很大程度上决定将来的职业方向。所以计划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对现在的选科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家可以从职业爱好、个人能力、家庭成员的职业领域等方面做个规划预期,使自己的选科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考生要充分考虑各因素的协调与平衡,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作出取舍,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研究透彻赋分制 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让选考同一学科的同学进行对比,按照“原始分数——名次排名——等级——转化分数”路径赋分。赋分的高低主要受考生排名的影响,除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有关,也与选科群体的强弱有关。目前来看,学习能力相仿的两位同学选择偏文组合可能较偏理组合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赋分。
是不是选择偏文组合一定有优势呢?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选科限制,不同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也不同。根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2021通用版)》,理工农医类专业限同时选物理和化学的考生报考,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类专业,要求必选政治。考生选科时除了考虑专业覆盖率还要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
注意往年的高考录取数据 选科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但是往年高考生的一些选科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最重要的一个数据就是往年的一分一段表,考生可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下载,然后仔细分析。
选科是一个系统工程,认真思考后作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切忌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整,因为那样会耽误很多课程,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用心去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