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玩转”泥巴 他的陶艺品畅销全国

(2023年05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县冶源街道红新村的冯纪臣,从小喜欢玩泥巴,他把一块块普通的泥巴做成一件件精美的黑陶、红陶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5月11日,记者采访了冯纪臣,听他讲述玩泥巴背后的故事。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通讯员 彭嘉钰
  工序繁琐,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当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临朐县冶源街道红新村西南角的黑陶瓦盆制作技艺传习所,花盆、鱼盆、兰花盆、茶壶、茶碗等琳琅满目的黑陶、红陶艺术品让人大饱眼福。随手拿起一件沉甸甸、黝黑发亮的陶器,材质细腻、造型独特,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制作区,51岁的冯纪臣正在制作一个兰花盆,转、拍、刮、抹……兰花盆坯在冯纪臣熟练而简单的动作中渐渐成型。“制坯的过程最关键,决定了整个黑陶的质量好坏。黑陶对泥土的要求也很高,我选用海浮山脚下细腻、无沙、黏性大、韧性好的深层红岗土作为原材料,经反复筛选制作而成。”冯纪臣说,黑陶的制作需要经过取土、晒土、和泥、拉坯、制坯、修坯、雕刻、烧制等多道工序,从取土到烧制至少半个月的时间,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除了对土质要求高外,陶器的烧制也十分讲究。走进冯纪臣的烧制车间,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2米多的马蹄窑,可一次烧制500件黑陶花盆,最高温度能达到1100℃,而旁边的一个土窑最高温度可达到1300℃,用来烧制雕塑等工艺品,另一个电炉专门用来烧制茶碗、茶壶、瓷器等。
  “不同的工艺品需要的温度不同,所以用的烧制窑也不一样。”冯纪臣说,烧窑更是技术活,要有专人负责,一次性烧够26个小时再开窑,经过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契合,一件件“声如磬、黑如漆、亮如镜”的陶器,最终大功告成。这样烧制的好处是破碎率低,成色好,可以使用几千年。
  
  对黑陶技艺情有独钟,免费带徒弟
  红新村有300多年传承制作黑陶的历史,以前家家户户制作黑陶,以制作花盆、水缸、水瓮等为主,凭借精湛的工艺,红新村的黑陶小有名气,销量可观。光阴荏苒,时代变迁,红新村的黑陶花盆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黑陶制作工艺并没有失传,虽然老一辈人相继离世,但陶艺真传却被新时代有心的年轻人接续着。
  “我从小就看家里人做黑陶,对这项技艺情有独钟。”成年后,冯纪臣外出打工,在外打拼十几年始终难忘心中的黑陶情怀。于是,他辞掉外面的工作,回到家乡。2014年,在村里成立黑陶瓦盆制作技艺传习所,深入挖掘当地陶艺技法,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将陶艺发扬光大。“以前村里的黑陶种类比较少,现在已经发展到200多个种类。”冯纪臣说,这几年流行围炉煮茶,根据客户的需求,他也开始制作围炉,销售火爆,去年还卖断了货。
  随着网络的发展,冯纪臣顺应潮流,在抖音上开设了“浮山泥匠”的账号,讲解黑陶的制作工艺,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黑陶这门技艺。“现在80%的销量来自网络,向全国各地发货,销往山西、北京、四川等地方。”冯纪臣说。
  除了将黑陶技艺发扬光大外,冯纪臣也十分注重这门技艺的传承,免费带徒弟,定期到学校讲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门技艺。“我这里常年免费教学,有喜欢这门技艺的可以随时过来学习。”冯纪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