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良
立冬节气刚过,我家西山墙上的地锦叶子就开始变红。它浓绿的叶子从浅黄到橘红,逐渐变得越来越深。在百花凋零时,这一墙的红叶就像是盖上了一匹锦缎。
从种下到现在,仅仅几年时间,这株地锦由一棵弱小的幼苗,长成一根直径粗壮至三四厘米的藤条。它的藤蔓几乎爬满整面西山墙,伸展着长短不齐的手臂,制造出各种美好的图案,像一幅精工细描的绚丽画卷。经常有邻居驻足、欣赏,有时还会和站在院子里的老妻闲聊上几句。因为这份绚丽的美景,让我们家和邻居们有了更多的话题,情感上多了一份融洽的气氛。
记得最初见到地锦,是多年前在朋友的院子里。那时,我正因为一些不顺心的事烦恼,情绪低沉到了极点。朋友约我到他乡下的一处院子里散心。一进大门,远远地,那一墙如火的鲜艳色彩点燃了我内心的低沉和寂寥,给了我一份明丽和勇气。
刚搬到这个小区时,我迫不及待地问朋友要了一株小苗。栽它的时候,有邻居问我栽的是什么,我这才发现,如此喜欢,竟然不知它的名字,只好弱弱地,语无伦次地回答:“……会爬墙的,秋后叶子变红的那种……”这个回答让我霎时脸红了。回到家,我赶紧百度了一下:原来它的学名叫地锦,又称爬山虎、红葡萄藤等,还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效。
在春天和夏天,地锦的叶子是绿色的,到了秋后初冬的季节,绿叶会慢慢变红,用艳丽的色彩,抗拒着越来越低的温度。
后来读诗词,发现了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的《螺青山下皆地锦花》:“螺青山绾青螺髻,地锦花铺锦地衣。雨过花娇山色茜,疑山解无欲狂飞。”出于对地锦的喜爱,我还特意让朋友写了一幅小楷作品,挂在书房里。江南才子唐伯虎还为其写过“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的诗句。
除了地锦,叶子变红的植物还有很多,常见的如枫树和黄栌。小区外紧挨着一处湖泊,周边有不少枫树。这段时间,沿着湖边散步,总能遇到拍照、写生的人。湖边艺术墙上的那些地锦,鲜艳的红叶和土黄色墙体,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人文艺术气息。和我家那面西山墙相比,更多了另一份恣肆。
我在临朐、青州看到的红叶,不是地锦,也不是枫树,那是一种叫黄栌的植物。叶片也是在霜降后变红,一簇簇一片片,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色彩斑斓,与北京著名的香山红叶属于同一树种。
在一个地方久了,再绚丽的风景也多了一些平凡的味道,满足不了内心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我也不能免俗。有一年,我慕名前往香山赏叶,随着步行的人流,走了半天,登上香山,俯瞰满山红叶,竟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不知是因为季节未到,还是对家乡特殊的感情在作怪,总觉得论规模、论地理地貌,论色彩鲜艳程度,与临朐、青州的红叶相比还是有些许的逊色。有时想想,还真不如在家门口摄取一片浓浓的秋意。
美无处不在,风景就在身边。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没有真正欣赏美的那份情趣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