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高密单氏家训碑

(2022年11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涛

  高密单氏明清为山左望族,有文武进士23人,文武举人55人,出仕者多达千余人。同时单氏在诗词文章、书画篆刻、理学教育等各个方面也是人才辈出,成为享誉齐鲁的科举和文化世家。故清初“国朝六家”之一、莱阳名士宋琬曾云:“吾东莱之有诸单,犹江左之有顾陆,颍上之有荀陈也……”单氏家族能够在明清两朝科第连绵,书香传家,与其家族良好的家风不无关系。
  高密市夷安文化博物馆藏有清道光年间单氏家训碑一块,碑文前为《戒子诗》,诗曰:“依古叹才难,生成盖有自。酝酿者其情,陶冶者其气。情气所感发,忠孝与节义。穷而厉士操,达而为经济。流露于文章,磊落轩天地。根本苟不存,劳心日作伪。古人耕且读,经术每深至。富贵亦淡泊,贫贱不憔悴。男儿生两闲,何必功名遂。一觞一咏吟,俯仰庶无愧”。此诗系高密单氏第十四世单可惠为其子单为濂所作。单可惠,字嗣侨,号芥舟、白羊山人,史载其“负不羁之才,发卓荤之观,学既渊博,品复清醇”。一生肆力于诗词,诗以盛唐为宗,尤长于古乐府,著有《白羊山房诗钞》,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李兆元《客窗剩语》、林昌彝《射鹰楼诗话》、朱庭珍《筱园诗话》等诗学著作等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单可惠教育子弟耕读传家,不为纯粹地追求功名而读书,要知晓书中和做人的道理。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单为濂成为了一代名士。
  单为濂(约1788—1852),字廉泉,号五岳游人,晚年号半翁。单为濂少年失学,遂无意功名,专心于学问、书法,橐笔走四方,足迹遍及天下,与潍县陈官俊、陈官人兄弟,诸城李璋煜、掖县李图、安丘刘耀椿、汉阳叶名沣、宿迁王相、朝鲜金命喜等名士皆为至交好友。单为濂工于各体书法,精于篆刻,有著述《字学一得》《有怀堂印谱》传世。道光间,朝鲜国王见到他的字欣赏不已,命使臣前来索字十六幅,酬以裘珠而单氏不受,一时传为佳话。又长于诗词文章,中年作《怀香词》。另有《有怀堂文稿》《四不出斋诗草》刊行。单为濂幼承庭训,事父母以孝闻,常背母出门观花看戏,三十多岁时仍为父母刷尿罐而遭到无知少年的嘲笑。为人淡泊名利,山东巡抚铁保曾以孝廉征召,单为濂推辞不就。性情豁达,某年游历时曾见某妇女因家贫而卖身,出于恻隐之心买下,妇女把钱交给家中,痛哭难分,泣不成声。他见到此种状况,把卖身契烧掉让女人重归家庭,钱也未索回。道光十一年(1831),单为濂自觉“文章事业一无所就,愧对先君”,把先父单可惠《戒子诗》书写刻石,并题跋“……因庄书刊石,用以志无涯之悔,并有望于将来云”。今天看来,他父亲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