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刘喜海与天一阁

(2022年10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李金科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辉煌的天一阁曾留下无数才子学人的足迹,清代的刘喜海就与天一阁有很深的渊源。
  刘喜海,字吉甫,号燕庭,清代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人,大学士刘统勋曾孙、著名书法家刘墉侄孙,其父刘镮之官至吏部尚书,亦为一代名臣。他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古泉学家和藏书家。
  刘喜海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后以父荫授户部员外郎。其父卒,道光帝特命刘喜海服满后以郎中补用,授户部江南司郎中。历任福建汀州府知府、权兴泉永道、陕西延榆绥道、权潼商道、四川按察使,道光二十七年(1847)升浙江布政使,后受命署理浙江巡抚。浙江巡抚吴文熔弹劾刘喜海风雅好古,道光二十九年(1849)奉诏入京,以四品顶戴休致。
  刘喜海为官有清名,《长汀县志》记载,其任汀州府知府时,“清廉谦谨,政不烦扰,尤爱士好文,多置书籍于书院,以资博览”。灾荒之年,“发仓粟四万,设厂分粜,亲为巡视,以杜侵渔,三阅月事竣,存活甚众,升任去,各坊士民皆立主祀之”。
  刘喜海为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泉学家和藏书家,深通目录之学,与阮元齐名,时称“南阮北刘”。室名嘉荫簃、味经书屋、十七树梅花山馆、来凤堂等。精心博古,好搜奇书,藏有宋刻唐人集数十家及朝鲜刊印书籍,家藏金石器物甚丰。鲍康《长安获古编序》载:“刘燕庭先生室无长物,惟手辑金石文字逾五千通。服官中外廿余载,所至不名一钱,而箧中钱币、尊彝载之兼两,盖‘博物君子也’。”
  道光二十七年(1847),刘喜海在浙江布政使任上登上天一阁,并为之重编《天一阁见存书目》。他还倡议重修天一阁,并准备刻印阁中藏书目录。但不久,刘喜海被弹劾罢官,重修天一阁一事搁浅,但他编撰的《天一阁见存书目》草稿保留了下来。虽然是未定传抄稿,但它形成于天一阁刚刚遭受鸦片战争抢掠之后,而且体例更完善,分类更科学,著录更准确,在天一阁的目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刘喜海还遣人或委托人从天一阁抄出不少稀世秘籍,如他托人从天一阁藏旧抄本中抄得元人编纂的《新编古今姓氏遥华韵》十集九十八卷、《岁时广记》四十二卷、《后村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