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使命担当,话未来发展。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场“党代表通道”开启。涵盖党的建设、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15位党的二十大代表与记者面对面,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故事,讲述身边的变化与成就,回应社会关切,话语间洋溢奋进之情。
王亚平代表
期待和国外同行
一起进驻中国空间站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是第一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第一个漫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走上“党代表通道”,她分享了自己从事航天事业的感受。
“我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王亚平说,从2013年首次飞天,到一年前再次飞天,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勇攀高峰。
航天事业给王亚平最深的感受,是时代的力量和传承的力量。她回忆,自己的飞天梦想是当年神舟五号首次飞天时播种的。“那时我从未想过自己也能飞上太空,到舱外漫步,还能在太空给孩子们讲课,点燃他们的飞天梦想。”如今,第一批听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孩子们,已经成为她航天战线的队友。
王亚平现场发出邀约,“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经开始,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们。也期待和国外同行一起进驻中国空间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王亚平说:“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我的心始终在星辰大海上,我们始终准备为党出征,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杨宇代表
做好党史教育是为了
照亮现实和启迪未来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从业22年来一直工作在讲述红色故事、宣传红色文化的第一线。她认为,做好党史教育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历史、照亮现实和启迪未来。
一次接待经历让她至今难忘。去年6月16日,她接待了一批外国参访者,其中包括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当讲到“全面小康”相关内容时,现场一片掌声。参观结束后,加蓬驻华大使说,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了人民,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成绩。阿尔巴尼亚大使也说,没有哪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成功。
“掌声是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而响起的。”杨宇深刻意识到,我们党的故事在世界上很有感召力,应通过讲述,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红色场馆?杨宇说,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关注到了年轻观众这个群体,努力将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实现“双向奔赴”。她分享了一组数据,近5年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的年轻观众占比是逐年递增的,尤其是去年,35岁以下年轻观众的同比增长率是23.6%,“这充分证明了,在新时代,红色文化正以独特魅力‘圈粉’着新一代的青年。”杨宇表示,将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播方式,更鲜活地讲好党的故事,更生动地诠释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
武大靖代表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迎难而上追求卓越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既是奥运冠军,也是冰雪运动推广大使。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的提问时,武大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10年前冰场还不到100块,如今室内冰场已经增长至1400多块。“原来我们在训练场上只能听到东北话,但是现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都会在训练场上回荡。”
武大靖分享了自己的见闻,在气候炎热的城市也有冰雪爱好者在冰雪上驰骋,小朋友们的滑冰动作也很标准。“如果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未来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冰雪人才,将在赛场上继续为国争光。”武大靖说,他会继续做好冰雪运动推广工作,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迎难而上,追求卓越,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大靖还现场推广冰雪运动,“雪季马上到了,欢迎大家来滑雪”。
钱素云代表
期待更多有理想有情怀青年
加入儿童健康事业
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钱素云谈到了“儿科如何吸引年轻医生”的问题,她期待更多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
“儿科涉及各个系统疾病,专业划分多。”钱素云说,孩子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她认为,儿科最大的特点,是孩子病情变化特别快,大部分孩子又不会表述病情,更需要医生耐心仔细观察。
她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健康,有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儿童专科医院的数量明显增加,儿科医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像我所在的专业儿童重症医学科,过去只是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才有,最近10年很多地市级医院甚至部分发达地区的区级医院也设置了ICU。这就使得重症患者救治更加及时便捷,也减少了区域间的转诊。”她说。
钱素云期待,随着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更加完善促进儿科发展的各项政策,儿童健康事业一定能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
於若飞代表
“90后”“00后”志愿者
正成为公益救援的中坚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在过去10年里,和队员们参加了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国内外救援行动,参与挽救幸存者81人,救治600余人。“我们是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所以每次有灾害发生时都会聚集在一起贡献力量。”
於若飞分享了一次难忘的地震救援经历。当时,有一位遇难者被压在横梁下面。现场余震不断,年轻的救援队员心里都有些害怕,此时,於若飞站了出来。“当我完成任务从废墟里爬出来时,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为我鼓掌。那一刻,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党员的责任就是,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要勇敢无惧,冲锋在前。”
於若飞表示,现在公益救援领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进来,在各行各业,“90后”甚至“00后”都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本报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