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境内的齐长城(下)
诸城境内齐长城桃林段风景怡人,望海楼、东坡庙、镜月湖、白马饮、金马古道等组成了望海楼自然风景区,这些景点蕴含了历史典故与传说故事。而在黄牛山深处的沈家沟,则正在上演着乡民守梦和追梦的故事。齐长城桃园段周围的村庄,更是人才辈出。在齐长城经过的南部山区,诞生了跌宕起伏的传说,有的是神仙志怪,如殷家店的狐妻、狐族万年白;有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明宪宗的贵妃万贞儿。齐长城周边也有不少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石河头遗址,也有大众日报社曾经的驻地和插旗崖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等红色遗迹,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变迁。
本期撰稿:张勤合 王 慧 李 晓
丁少玉 张秀珍 祝金斗
主编:马道远 副主编:李海滨
编辑:台 可 美 编:许茗蕾
校对:曾 艳(01、08)刘小宁(02、03)
刘 辉(04、05)王明才(06、07)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并提出宝贵意见,本周刊邮箱为56352618@qq.com
本报周一至周六出版
桃林段多处风景如画
齐长城攀越望海楼后,进入桃林镇的臧家沟村。臧家沟在桃林镇与皇华镇交界处的齐长城脚下,三面环山,东临平日路,景色优美。望海楼、东坡庙、镜月湖、白马饮、齐长城遗址、金马古道等组成了望海楼自然风景区。
望海楼
丁耀亢登山隔海思念同袍
望海楼不是楼,是一座海拔400多米的山。站在山巅,可望见东面的大海,以及蓝天碧海间点点白帆。
关于望海楼之名的来历,当地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与丁耀亢有关。丁耀亢辞官后,在望海楼北面的相家沟定居。他经常登上望海楼眺望大海,思念一起抗击清军的兄弟,他们为了躲避清政府的缉拿,有的已远走他乡。昔日一别,怕是永无相见之日。一次,丁耀亢不禁伤感吟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后来有人根据这句词,称该山为望海楼山。
东坡庙
苏轼灭蝗灾 乡民建庙敬奉
在臧家沟村后,望海楼通往山外的一条崎岖山路旁一个山坡上,曾有座东坡庙。据说,宋熙宁年间,苏轼从浙江到密州出任密州刺史,从浙江沿海北上,过了日照,就奔向密州的县城,途经臧家沟。密州南部山区蝗灾正肆虐,民不聊生,臧家沟一带同样蝗虫成灾。他见当地百姓拿扫帚、笤帚、簸箕等打扫虫尸,沟旁、树下、山边、村头……到处都是。他上任不久就想出了火烧蝗虫的办法,很快控制住蝗虫泛滥,为此深受百姓爱戴。
他还到臧家沟西山(后来的望海楼)与灾民一起灭蝗,风餐露宿两天两夜,终于把蝗虫消灭干净。后来,当地乡民为了纪念他,就修建了一座庙,叫东坡庙。
镜月湖
源自李白诗 也叫爱情湖
在望海楼山前有一处湖泊,清澈明亮,仿佛镶嵌在大山里的一面明镜。秋季时,湖边上的芦苇摇曳多姿,随风而舞,给寂静的湖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丁耀亢邀请朋友到此泛舟赏月,只见湖波荡漾,清辉如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在澄明的光韵里,明月在水中的倒影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面镜子。他惊叹于这美妙的景色,想吟诗歌颂,总是不如意,就吟诵起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诗句。朋友听了则说:“我们何不给这个湖起名镜月湖?”
据说,镜月湖还叫爱情湖。传说很久以前,臧家沟一青年去东海赶海,在海水退去的沙滩上,看到一条搁浅的金鱼,鳞片烁烁,光彩生辉。青年人轻轻捧起鱼放归大海,没想到这条金鱼是东海龙王的女儿,龙女感念青年搭救之恩,随青年回到臧家沟过起了男耕女织的俗世生活,日子过得舒适。但龙王最终寻到此处,派虾兵蟹将把女儿捉拿回去,青年望着妻儿远去的背影,心急如焚。从此,他天天跑到西山顶上眺望大海,目力不及,就在脚下垫层石头,天长日久,石头越垫越高,竟成楼状,名曰“望海楼”。最初的日子,青年还能看见妻子站在海面上冲他招手,他心下温暖,盼着妻子早一天归来。可突然一天不见龙女身影,此后再没相见。青年心下凄然,以泪洗面,积泪成湖,后人便命名“爱情湖”以纪念。
无论镜月湖,还是爱情湖,都是人们对爱情表达出的美好向往与热爱。
白马饮
齐桓公感念神马命名纪念
在望海楼东麓山涧中有一处泉水叫白马饮,与一匹“神马”的传说有关。
大舜时代的诸城大地,一场天崩地裂的自然灾难即将降临。随西王母参加玉帝宴会的大舜得知这个消息,从巍巍昆仑向诸城飞奔而来,必须在天亮之前带领部落子民避开灾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大舜一路疾行,食水不顾,眼看着夜幕四合,却还没能到。
“苍天啊,大地啊,看在十几万百姓的份上,赐给我一匹神马吧!”随着一声祈祷,一匹高大的神马出现在大舜面前,他快马加鞭向诸城疾驰。已能看到潍河、诸冯南面的常山了,那马却停住了。大舜以为经过几千里的奔驰,马要吃草,于是下马等待。忽然响起一声震耳嘶叫,那马渐渐变得高大,化作巨大石山。大舜终于明白,这是老天让这方百姓躲过灾难,而神马“凝固”在诸城西南部,两只耳朵竖着,仿佛在聆听潍水的流淌。人们为了感念神马的恩惠,就把这座山叫作“马耳山”。
春秋时期,公子小白(齐桓公)忙于逃亡,后有追兵,实在危险。这一天,一匹英俊白马驮着又渴又饿的小白,和随从们一起,急急忙忙向东行进。拐进一个山凹,众人绝望之时,却见白马慢慢走向前去,对着一片乱石忽地抬起蹄子,使劲跺下去。那石窝里慢慢渗出清澈的泉水,众人饱饮一顿后,小白登上这座并不高大的山,勒住缰绳,抬头四望,察看地形。座下白马也凝神西望,忽然对着马耳山嘶叫了一声,泪眼汪汪,一时身形不稳,把小白摔下来,小白被随从们及时拉住,白马却滚下山去,不见了踪影。随从们纷纷猜测,白马莫非是马耳山的神马现世,为公子小白建功立业助力。小白却兀自伤感:“这山叫什么山?”随从忙向附近居民打听,却无人知道。“既是野山,就叫白山吧,那神马踏出的泉就叫白马饮吧。”小白以此来纪念白马。
慢慢地,白马山的名字传开来。那条山路,老百姓叫“跌死马子”。据说后来神马经常深入民间,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臧家沟的人们还经常看到那神马的化身到东边河里洗澡,于是那条河就有了“白马河”的名字。有一次,神马在白马河里冲凉,上岸舒服地睡了一觉,大家觉得那是神马晾身,于是那地方叫“晾马”,慢慢演化成今天几个叫“亮马”的村子。还有一次,神马遇见了一只老虎,悄悄躲进一片山中,于是就有了“藏马山”的名字。
慢慢地,白马饮和神马、公子小白和白马的故事也流传开来,白马饮水处成为一处景点。
难舍大山深处沈家沟
诸城桃林的沈家沟村四面环山,处在黄牛山深山里,交通闭塞,大部分人家早已搬迁,只有两户人家留守:70多岁的沈立国和老伴只想守在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而30多岁的沈顺磊则为了照顾母亲和百余亩种植园,选择回到这里,沿着父辈的道路开辟属于自己的事业。
守梦人不舍故乡
老两口久居深山
齐长城在诸城境内经过臧家沟、西响水、东响水、许家沟、史家沟、桃行后,就到了沈家沟。
诸城桃林的沈家沟村曾是史家沟的一个自然村,四面环山。该村面积小,且处在黄牛山深山里,交通闭塞,20世纪90年代初在政府主导下往外搬迁了。但如今那里还有两户人家,一户是70多岁的沈立国,一户是30多岁的沈顺磊。他们一个为了守梦,一个为了追梦。
沈立国家三间低矮、破旧的老宅掩藏在群山深处一个山窝窝里,房屋、院墙用山石垒成,两扇院门年代久远,门上贴着红色的春联,给这处寂寞的小院带来不少生气。他与老伴相依为命,说话间脸上一直挂着亲切的笑容。两位老人有四女一子,儿子搬到史家沟,三个女儿嫁到别的村,一个女儿在城里定居。
“村里让我们搬,我们不乐意。这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我们不舍得离开。”沈立国说。
沈立国的曾祖父是给许家沟臧姓大地主看山的,到他这一辈是第四代了。曾祖父生养了四个儿子,分出四支,家族一下子壮大起来,形成一个自然村——沈家沟。
老沈爷爷这支三代单传,沈立国的父亲8岁那年,爷爷带着一家人搬出了大山,到相对繁荣的大坪子谋生活去了,只有过年才回来住上一段时间。沈立国就是在大坪子出生的,以后又有了两个妹妹。爷爷和父亲在当地算得上一等一的窑匠,因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1967年,灾难突然降临,学校盖房子,父亲在凿房梁卯眼时,一块木屑崩进右眼,眼球完全损伤,为避免感染,只得摘除眼球,为了治眼,家里欠下了一堆债,刚刚成年的他也因此耽误了娶媳妇。
一晃10年过去,三爷爷家的堂兄患了重病,那时堂嫂一人拉扯着四个女儿,大的12岁,小的才4岁。沈立国回家看望堂兄,看到堂嫂一人忙里忙外非常辛苦,经常主动帮堂嫂打理一下地里的活。
堂兄病逝,他有意帮堂嫂,干脆从大坪子搬回沈家沟,跟大他一岁的堂嫂刘先青过起了日子,第二年就有了一个儿子。
现在,沈立国夫妻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静谧的大山中守着故土,守着梦想。
家庭遭遇变故 追梦人回乡经营种植园
如果说老沈留这儿为了守梦的话,那么沈顺磊回到这儿则是为了追梦。
近期的几场雨,浇透了干涸的田地,润泽了座座青山,蓄满了河湖沟湾,山里的溪流或急或缓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响。蝉也优雅地唱着,鸟儿啾鸣着从树上跃起,飞向远方……
在沈家沟村(原址)西面一片绿树成荫的种植园里,沈顺磊正在忙碌着。他生于1981年,曾经在潍坊一家知名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谁料,四年前的一场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9年春节刚过,沈顺磊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他担心母亲的身体,每天下班驱车30多公里回老家陪伴母亲,第二天再赶回去上班。
他劝母亲把100多亩的种植园卖掉跟他到城里住。可母亲舍不得这份与丈夫打拼出的“家业”。于是,小沈与妻子商量一番后,毫不犹豫地辞职,回老家专心做起了农民。
他的种植园里有茶叶、板栗、柿子、樱桃、桃子等,后来从南方引进青桐子、梅花等珍贵苗木,开始向绿化苗圃方向拓展。桃花、樱花盛开的季节,种植园对外开放,游客可以赏花;果子成熟时,游客可以体验采摘;无花无果时则可以爬山;有民宿可作短暂休息并提供农家菜肴。现在,沈顺磊正努力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一条龙服务的农业观光生态园。
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留守老人无力侍弄土地,有的把地卖了。沈顺磊则雇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像给桃树和樱桃疏花、疏果,给果树剪枝、打药,整理采茶,修理田坝……老人是很乐意的。
沈顺磊说,政府在修这条进山村的水泥路时,会占用部分路边农田,不管占到谁家的地,村里人都很痛快地让出两犁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村曾有八路军住过,村里人常为八路军送情报、运盐,还腾出房间给八路军住,那可是有杀头的危险啊,现在损失点土地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何况政府修路是造福百姓,村民乐意为之。”山沟里的人厚道、朴实的秉性仍然在。
桃园段多为山区 黄牛山曾被德日侵占
黄牛山处于桃林镇与桃园片区交界地带,该山有云母、钾长石等矿藏。德日曾占领黄牛山,掠夺性开采云母资源。在齐长城桃园段,黄牛山至磊石山这段为山区,齐长城遗址主要有马山段、上崔家沟段、垛山段(邹家沟东山段)、磊石山段。马山上有双面石墙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孙家夼北山段各村的地界彼此交错,很难进行详细划段,只好统称孙家夼北山段。
黄牛山矿藏丰富 先后被德日侵占
齐长城从望海楼往东北蜿蜒前行,攀越大花山、小花山,经过西响水村前瓜蒌山的北坡(在北坡隐约可见长约40米的遗址残迹),穿越诸(城)日(照)公路爬上东响水村北岭。这段齐长城遗址叫东响水北岭段,保存尚好,崖高2米-4米,底部宽10米-15米,顶部宽4米-6米,长约1200米。
齐长城从东响水北岭往东翻越北大山(许家沟叫菩萨山)、姑子庵、石铜盆山,就到了黄牛山。
黄牛山处于桃林镇与桃园片区交界地带,原名南岩山,当地百姓又叫“围子山”。后来山上发现云母,因常见的云母片呈金黄色,这山又称为黄牛山,位于石门西南方向5公里处,海拔402米,山势高峻,林木葱笼,溪流潺潺,风光旖旎。
该山有云母、钾长石等矿藏。德国人占领山东后,在此山挖掘云母资源。后来,日本人又占领此地,在山顶上修建碉堡,在山的西面建立云母公司,对黄牛山的云母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抗战胜利后,黄牛山回到人民手中,当地政府组建了200多人的诸城县云母矿开采队伍,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资源枯竭后撤销。
黄牛山至磊石山为山区 马山遗址为一级文物
从黄牛山进入桃园地界,经过殷家涧、大坪子、马山后、曹家洼、崔家沟、邹家沟、磊石沟、太平安、荒山口、石河头、大洼、近枝子、竹园、郑家沟、黑王家沟、绕子阿、插旗崖、孙家夼、台家沟、史家夼等村,攀越北风峪、大梁山、小梁山、野猫子窝、马山、垛山、磊石山等。
黄牛山至磊石山这段为山区,齐长城遗址主要有马山段、上崔家沟段、垛山段(邹家沟东山段)、磊石山段。
马山段,西起大坪子村北面的小梁山,经过大梁山、夜猫子窝山、东至马山。断断续续长约300米。马山上有双面石墙遗址,上面刻有图像,1992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上崔家沟段西起马山、东至邹家沟东山,包括崔家沟北岭段、曹家洼南岭段。该段用夹沙的黄土夯筑而成,质地坚硬,高3米-4米,底宽15米-20米,顶宽3米-5米,长约1000米,远眺如岭,气势宏伟。
齐长城往东北越过291米的磊石山后,进入地势相对平坦的丘陵地段。经石河头北岭,跨过央(子)赣(榆)公路与吉利河,最后从台家沟村东南约1500米处的“穷汉岭”进入青岛地区。
磊石山以东是丘陵地带。齐长城多建在土冈之上,遇缓坡则增加高度与宽度,两边用石块垒砌,中间用沙土夯筑。这一带的齐长城遗址保存尚好,有的地段蜿蜒绵长几公里,颇具龙蟠虎伏之气象。
石河头北山段西起太平安西南的磊石山、东至石河头的北山,包括太平安村前段、石河头村北岭段,全长近2000米。太平安村前段的遗址基本没有痕迹,石河头村北山段相对保存完好,像是一道坝坡自西往东,长约1310米,底部宽8米-12米不等,顶宽3米至4米不等,高1米-4米不等。
大洼段西起大洼村东岭、东至近枝子村西南岭,长约910米,基本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分为大洼村东岭、近枝子村西南岭东西两段,西段分为坡崖(长约40米,高约1.6米)与乡间道(宽约5米,高40cm)两部分,东段为地堑。
竹园北岭段位于竹园村北岭,保存尚好,底部宽12米-20米,顶部宽4米-6米,高3米-5米,基本呈东西方向。除中间被乡村路截成三段外,其余部分都连接在一起,弯曲连绵约4200米,像一条飞舞的长龙。
绕子阿南山段西起竹园村东山,东至绕子阿村南山(插旗崖村东南山),宽14米,高3米-4米,长1320米,基本呈东西走向。
孙家夼北山段望马墩山
传因石马变活奔逃得名
孙家夼北山段西起绕子阿村南山、东至史家夼村北岭。先后经过孙家夼村北岭、黑王家沟村北岭、台家沟村南岭、史家夼村北岭等,底宽15米-20米,顶宽4米-5米,高3米-4米,全长2880米。
由于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有女儿出嫁陪送土地的风俗,导致各村的地界彼此交错,形成了绕子阿村的南岭会有插旗崖村的地、台家沟村的南岭孙家夼村会称为北岭的现象,很难进行详细划段,只好统称孙家夼北山段。在这段,有个望马墩。
望马墩山位于诸城市桃园片区北崔家沟村东,黑王家沟村东北,与鲁山连为一体,海拔210.8米,前面就是著名的齐长城。
望马墩山并不是山,只是一座大土包,墩上比较平坦,无任何树木生长,上面青草非常茂盛,就像一块精心编织的绿色地毯。望马墩山的形状酷似一个树墩子,故起名为墩。
关于望马墩的来历,当地有个美丽的传说。秦始皇想去琅琊台求取长生不老药,便命人打造石牛石马供仙。石牛埠村(现林家村境内)有一名石匠,为赶工期日夜劳作。这天石匠妻子去送饭,看见黑色的石牛初步成型,还未仔细雕刻,白色石马却已经雕刻完成,用石链拴着,栩栩如生。她随手拿起地上的工具,敲打了一下石链,没想到石链断裂,白马立刻活了,撒腿就跑。人们一路追去,一直追到一座土岭,站在上面眺望,马越跑越快,直奔藏马山而去。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土岭称作望马墩。
马山后村人孙焕泉
获多项科技进步奖
在齐长城一带出生的人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还有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及为中国科技建功立业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焕泉就是诸城市桃园片区马山后村人。
孙焕泉,1965年出生,博士,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程专家,在诸城市第四中学读过书,1987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1990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连续三期(2008年-2020年)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长。
孙焕泉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带领团队在稠油和高温高盐等复杂油藏开发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攻克深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成功开发我国埋藏最深的超稠油油田;突破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成功开发我国油层最薄的超稠油油田;发明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新技术,率先实现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开辟了我国复杂油藏开发新领域,为老油田持续稳产做出突出贡献。
他主持建成深层超稠油、薄层超稠油热力开采和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技术体系,使我国在复杂油藏开发领域研究水平国际领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竹园村杨香斋 不惧酷刑英勇赴死
1943年10月12日,中共障日山地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书记兼交通站长杨香斋,在川里村(今桃园片区东红村)惨遭敌人杀害,终年49岁。
杨香斋,1894年出生在诸城县竹园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续娶。杨香斋幼年体弱,患严重的气管炎,但他勤劳、能吃苦,深得继母喜爱。
杨香斋少时对读书充满了向往。于是,父亲便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让他以书香为斋,所以给他取名香斋。
杨香斋读完私塾,就在竹园小学当了教师。教学期间,他接触了社会上的各式人物,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学之余,他跟着绕子阿村的秀才刘彦学习中医,经常给人把脉看病。
1938年1月,杨香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到泊里参加鲁东南特委举办的党训班。上课间隙,他还接受了军训,学习射击、投弹、突围等技能。党训班结业后,杨香斋回到竹园村。他白天上课,晚上走村入户,发展党员,使党的力量在竹园地区有了一定的规模。
1938年10月,诸城县委成立,驻扎在齐长城南面的第六区太平乡石河头村,开始领导抗战斗争。
县委指导成立了竹园地下党支部,杨香斋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建立一个交通站,他任站长。杨香斋带领党员在晚上张贴宣传标语,秘密发动群众,发展党员,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开辟山区抗日工作。
一天,大岳峙村地下党支部书记王建堂派儿子给杨香斋传送情报,路经太平安西岭时,被国民党县长梁钟亭带兵逮捕,杨香斋随之被捕,押在叩戈庄监狱。诸城县委派独立营去营救杨香斋,用俘虏的93个士兵,把杨香斋交换回来。
1943年9月9日,一位交通员带着杨香斋签字盖章的情报执行任务时,走到近枝村被汉奸队长王耀西截获。于是,王耀西带兵到竹园村逮捕了杨香斋,把他押送到劝礼村汉奸团长刘均的据点里。刘均要杨香斋交出共产党员的名单,杨香斋坚决拒绝。汉奸们用马鞭抽,用辣椒水灌,让他坐老虎凳,杨香斋都决不屈服,始终不说出党的机密。汉奸恼羞成怒,在10月12日,用三道铁丝捆住杨香斋,将其活埋在劝礼村西。临终前,杨香斋用力大喊三声“共产党万岁”。
解放后,杨香斋被诸城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南部多志怪传说 万贵妃故事流传至今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多经过南部山区,因此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都与它经过的马耳山、茁山、七泉山、石人山、黄牛山、磊石山有关。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建村,缘于青年猎户与狐狸妻子的情缘;桃园崔家沟的万年白,真身成谜,但传说为万年白狐,保祝家世代平安;明朝诸城籍贵妃万贞儿确有其人,有关万贵妃的传说也是曲折离奇、多彩多姿。
殷家店猎户娶狐妻 为念妻子不再狩猎
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有一个优美的建村传说。
传说来此立村的人名叫殷德山,是从皇华殷家林来的一名年轻猎人,此人生得虎背熊腰,身强力壮,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射箭。有一日,他来到黄牛山脚下,发现一巨石形同卧牛,周围长满了平柳树,有一搂多粗。前面是一个土崖,上面绿草如荫,开满了鲜花。殷德山非常喜欢,不禁叹道:“好一处宝地。”就在这里建了一处草屋栖身,以狩猎为生。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他过得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一天,他来到西沟,转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猎物。正纳闷之际,忽然一阵腥风扑面而来。殷德山心知有异,定睛一看,只见山坳处踉踉跄跄跑出一美貌女子,后面一只老虎咆啸着追来,眼看就要追上,女子慌乱中跌倒在地。那老虎张开血盆大口,纵身扑去。殷德山迅速抽出一支箭,拉弓急射,“嗖”的一声,射中老虎,老虎负痛而逃。被救的女子向殷德山磕头谢恩,二人一见钟情,依依不舍,于是结为夫妻,过起恩爱日子,后来生下一儿一女,生活更加美满。
十年后的一天,殷德山狩猎归来,不见了妻子。年幼的儿女对母亲的去处茫然不知。殷德山找遍了山前山后角角落落,均无踪影,悲痛欲绝。当地人都说,殷德山的妻子是黄牛山上的狐仙变的,为他生儿育女,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限期一到,她不得不忍痛割断与殷德山的尘世情缘。后来殷德山感念妻子之德,不再狩猎,在村周围开荒种地,这里渐渐人口越来越多,成为了一个村庄。
助祝氏诸城落户扎根 万年白身份成谜
诸城境内齐长城桃园段崔家沟万年白的传说,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万年白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兔,还有人说它是一只白狐,也有人说它是一团雪白的绒球。
明朝洪武二年的一天,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崔家沟的祝氏族长彦良正望着一片荒野发愁。都说这里有人居住过,但却不见一间草屋,也没有一个人影,这里难道是不宜居住之地?他在这片荒野中一边观察,一边慢慢地走着。看这水脉是好,他思忖着,是不是要回禀县太爷另选封地?
这时,一阵清风吹来,他抬头一望,只见北边从岭头上流下的小河潺湲欢歌,而南边的大河却无边无际,波光粼粼,一只洁白的大鹅在水中“嘎嘎”叫着向他游来。这时,祝氏族长彦良如梦初醒,下定决心要和族人在此定居。
自古以来,迁徙是最苦的,殊不知迁徙后的生活更苦。祝氏族人在浙江常山是富家大户,如今到了山东密州,该从哪里赚钱?彦良坐在油灯下思索着。这一大家子吃可以靠地,可人情世事没有钱是不行的。
一天深夜,彦良有些疲惫,坐在油灯下睡着了。梦里,一只洁白的狐狸从远处的草丛中来到他面前,它先是站起来盯着彦良,两只前爪一抱,连作三揖。彦良正襟危坐,白狐不慌不忙地说:“我乃万年白狐,祝氏家族为黄帝后裔,封为国姓,历代一心向善,温良恭俭。在祝国,当北方蛮族入侵,朝廷腐败无能之时,是我带你们南迁。在南方,祝氏家族分支很多,我们兄弟几个各保你们一支。”白狐又道:“这几天你为何痴待灯下,苦思冥想?我知道,这里是一片荒野,确实没有赚钱的门路。可你不记得你们在浙江常山老家是干什么的吗?”彦良恍然大悟,白狐说的是盐。“你们是浙江的大盐商,富可敌国,你还是重操旧业吧!”彦良一下子醒来。
欣喜中,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讲了这个神奇的梦,告诉全家从明天起造车修路,到南海(现日照海)运盐。祝氏家族一下子热闹起来,负责造车的找到了千年古木,伐倒,烘烤,凿锯卯榫,组装;负责修路的硬生生劈开了南门外的大崖,向南,直通马耳山古道。为了存盐,在祝氏家族祠堂的正西面开垦出一片停放盐车的场地,又盖起来几排大屋。从此,祝氏家族日益富足起来。
有人说,万年白在夜间总是以一团雪白的绒球出现。谁家缺什么,它就会送什么,还为祝氏庄园站岗放哨。一天深夜,万年白在西围墙上飘来荡去,只见远处有一伙盗贼正欲靠近围墙,进入盐店,盗取海盐。这时,万年白发现了盗贼,滚下围墙,来到了祝氏族长彦良的房门前,连碰几下,待彦良打开门后,万年白就急匆匆地向前飘去。彦良略一惊,知道万年白是来向他报信的,一定是盗贼又来了。他一边跟着万年白跑,一边呼唤家人,当他跟着跃上围墙时,劫匪正欲往围墙上攀爬。彦良和随后赶来的全家人以武器震慑,盗贼纷纷逃走。在孔戈庄,祝氏家族盐店大门夜里总是“嘎吱”作响的事几乎代代相传,那是万年白在吓唬盗盐贼。
直到今天,崔家沟村里的老人还经常谈起万年白的故事。他们说,自清朝末年徐氏家族投靠祝氏家族入住村里,那万年白便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出入祝、徐两家的深宅大院,庇护着他们。祝氏家族中有四人进京赶考,万年白一路暗中护送,保佑他们中举为官。祝氏族人的外甥徐会沣之所以官运亨通,更是万年白鼎力相助所致。
磊石山上有巨石 后人称作天书石
障日山南面有一座山叫磊石山,山上有白龙洞和黑龙洞,分别住着白龙和黑龙。两条龙素来不睦,常为小事开战,每次交战便电闪雷鸣,搅得山中乌烟瘴气,黑龙总也斗不过白龙。
一天,黑龙又战败退回洞中,想着如何长些本事打败白龙,好出口恶气。它知道二郎神那里有许多神功秘籍,便想偷来学习。黑龙前往二郎神的住处灌江口,变作一个草头神,小心谨慎地打探消息。巧得很,时逢二郎神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连哮天犬也去了。黑龙窃喜中悄悄摸进书房,将书偷出。
它驾云回到磊石山洞中,照着秘籍练习,有一次练累了,把书一放酣然睡去。一觉醒来才发现书被洞中的水浸湿。黑龙懊恼不已,想拿到洞外晾晒,又怕白龙发现,于是第二天天刚亮,就悄悄带上秘籍来到山上。
磊石山不高,却极具仙气,古松翠柏挺立峭壁之上,鹰鹞翔于山间;西面千峰壁立,怪石嶙峋,山间烟雾缭绕,十分险峻。向阳处有一陡崖,崖顶有一处幽静的平地,一棵粗大的奇松傍崖而立。黑龙把书放在奇松下晾晒,直到太阳偏西也没晾干,黑龙便把书暂藏在奇松下,回去了。
没想到,玉皇大帝得知黑白二龙私自下界之事,命东海龙王将二龙捉拿上天。而黑龙偷走的武功秘籍却永远留在磊石山上,久而久之,书化成巨石,后人称作“天书石”。
万贞儿家乡无名山
皇帝赐名为岱家山
离齐长城磊石山段不远,有一座山,叫岱家山,岱家山南边有村名为万家庄。明朝时,万家庄出了一个叫万贞儿的娘娘。
《明史·万贵妃传》中记载: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春正月辛亥,万贵妃薨,明宪宗震悼,辍视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
这个万贵妃就是万贞儿。据说她父亲万贵在县衙当差,后因亲属犯法遭株连,被充军发配。
万贞儿进宫不久,皇宫里就换了皇帝。新皇和宫里的娘娘们见到万贞儿时,都觉得很好笑:怎么有这么小的孩子呀?万贞儿进宫这事被人们当成一个笑话。孙太后听人们说笑,就把选贞儿进宫的人叫过来,一五一十问了个明白。孙太后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把万贞儿留在身边,按自己的喜好教导。
转眼,万贞儿就长到了19岁。这年,皇帝出去打仗,不巧被人活捉,皇帝被扣,朝中无君。孙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一番,先把太后那刚断奶的亲孙子立为太子,又临时从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找了一人暂时接替皇帝的位置。孙太后把小太子交给亲手教导出来的贞儿姑娘守护。
代替皇帝的人是太子的叔父,开始,他对太子很是照顾,尽到叔父的职责。又过了几年,这叔父觊觎江山,废了太子,连带着把万贞儿一起撵出皇宫。
又过了些年,被扣押的皇帝回朝,夺回皇位。老皇帝百年后,太子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万贞儿册封为皇后,要给她千般宠万般爱。没想到大臣们却反对,皇帝虽不高兴,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封万贞儿为贵妃。
有一次二人闲聊,说起贵妃老家的山。皇帝说:“他们不都说贵妃是障日山下的贞儿姑娘嘛。”万贞儿叹了口气:“唉,外面的人就只知道障日山,其实障日山隔着臣妾的村还有十好几里的路,可惜,村跟前的山连个名字也没有。”皇帝一听,说:“这还不好说,那山就叫岱家山吧。”于是岱家山的名字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南部多志怪传说 万贵妃故事流传至今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多经过南部山区,因此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都与它经过的马耳山、茁山、七泉山、石人山、黄牛山、磊石山有关。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建村,缘于青年猎户与狐狸妻子的情缘;桃园崔家沟的万年白,真身成谜,但传说为万年白狐,保祝家世代平安;明朝诸城籍贵妃万贞儿确有其人,有关万贵妃的传说也是曲折离奇、多彩多姿。
殷家店猎户娶狐妻 为念妻子不再狩猎
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有一个优美的建村传说。
传说来此立村的人名叫殷德山,是从皇华殷家林来的一名年轻猎人,此人生得虎背熊腰,身强力壮,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射箭。有一日,他来到黄牛山脚下,发现一巨石形同卧牛,周围长满了平柳树,有一搂多粗。前面是一个土崖,上面绿草如荫,开满了鲜花。殷德山非常喜欢,不禁叹道:“好一处宝地。”就在这里建了一处草屋栖身,以狩猎为生。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他过得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一天,他来到西沟,转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猎物。正纳闷之际,忽然一阵腥风扑面而来。殷德山心知有异,定睛一看,只见山坳处踉踉跄跄跑出一美貌女子,后面一只老虎咆啸着追来,眼看就要追上,女子慌乱中跌倒在地。那老虎张开血盆大口,纵身扑去。殷德山迅速抽出一支箭,拉弓急射,“嗖”的一声,射中老虎,老虎负痛而逃。被救的女子向殷德山磕头谢恩,二人一见钟情,依依不舍,于是结为夫妻,过起恩爱日子,后来生下一儿一女,生活更加美满。
十年后的一天,殷德山狩猎归来,不见了妻子。年幼的儿女对母亲的去处茫然不知。殷德山找遍了山前山后角角落落,均无踪影,悲痛欲绝。当地人都说,殷德山的妻子是黄牛山上的狐仙变的,为他生儿育女,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限期一到,她不得不忍痛割断与殷德山的尘世情缘。后来殷德山感念妻子之德,不再狩猎,在村周围开荒种地,这里渐渐人口越来越多,成为了一个村庄。
助祝氏诸城落户扎根 万年白身份成谜
诸城境内齐长城桃园段崔家沟万年白的传说,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万年白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兔,还有人说它是一只白狐,也有人说它是一团雪白的绒球。
明朝洪武二年的一天,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崔家沟的祝氏族长彦良正望着一片荒野发愁。都说这里有人居住过,但却不见一间草屋,也没有一个人影,这里难道是不宜居住之地?他在这片荒野中一边观察,一边慢慢地走着。看这水脉是好,他思忖着,是不是要回禀县太爷另选封地?
这时,一阵清风吹来,他抬头一望,只见北边从岭头上流下的小河潺湲欢歌,而南边的大河却无边无际,波光粼粼,一只洁白的大鹅在水中“嘎嘎”叫着向他游来。这时,祝氏族长彦良如梦初醒,下定决心要和族人在此定居。
自古以来,迁徙是最苦的,殊不知迁徙后的生活更苦。祝氏族人在浙江常山是富家大户,如今到了山东密州,该从哪里赚钱?彦良坐在油灯下思索着。这一大家子吃可以靠地,可人情世事没有钱是不行的。
一天深夜,彦良有些疲惫,坐在油灯下睡着了。梦里,一只洁白的狐狸从远处的草丛中来到他面前,它先是站起来盯着彦良,两只前爪一抱,连作三揖。彦良正襟危坐,白狐不慌不忙地说:“我乃万年白狐,祝氏家族为黄帝后裔,封为国姓,历代一心向善,温良恭俭。在祝国,当北方蛮族入侵,朝廷腐败无能之时,是我带你们南迁。在南方,祝氏家族分支很多,我们兄弟几个各保你们一支。”白狐又道:“这几天你为何痴待灯下,苦思冥想?我知道,这里是一片荒野,确实没有赚钱的门路。可你不记得你们在浙江常山老家是干什么的吗?”彦良恍然大悟,白狐说的是盐。“你们是浙江的大盐商,富可敌国,你还是重操旧业吧!”彦良一下子醒来。
欣喜中,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讲了这个神奇的梦,告诉全家从明天起造车修路,到南海(现日照海)运盐。祝氏家族一下子热闹起来,负责造车的找到了千年古木,伐倒,烘烤,凿锯卯榫,组装;负责修路的硬生生劈开了南门外的大崖,向南,直通马耳山古道。为了存盐,在祝氏家族祠堂的正西面开垦出一片停放盐车的场地,又盖起来几排大屋。从此,祝氏家族日益富足起来。
有人说,万年白在夜间总是以一团雪白的绒球出现。谁家缺什么,它就会送什么,还为祝氏庄园站岗放哨。一天深夜,万年白在西围墙上飘来荡去,只见远处有一伙盗贼正欲靠近围墙,进入盐店,盗取海盐。这时,万年白发现了盗贼,滚下围墙,来到了祝氏族长彦良的房门前,连碰几下,待彦良打开门后,万年白就急匆匆地向前飘去。彦良略一惊,知道万年白是来向他报信的,一定是盗贼又来了。他一边跟着万年白跑,一边呼唤家人,当他跟着跃上围墙时,劫匪正欲往围墙上攀爬。彦良和随后赶来的全家人以武器震慑,盗贼纷纷逃走。在孔戈庄,祝氏家族盐店大门夜里总是“嘎吱”作响的事几乎代代相传,那是万年白在吓唬盗盐贼。
直到今天,崔家沟村里的老人还经常谈起万年白的故事。他们说,自清朝末年徐氏家族投靠祝氏家族入住村里,那万年白便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出入祝、徐两家的深宅大院,庇护着他们。祝氏家族中有四人进京赶考,万年白一路暗中护送,保佑他们中举为官。祝氏族人的外甥徐会沣之所以官运亨通,更是万年白鼎力相助所致。
磊石山上有巨石 后人称作天书石
障日山南面有一座山叫磊石山,山上有白龙洞和黑龙洞,分别住着白龙和黑龙。两条龙素来不睦,常为小事开战,每次交战便电闪雷鸣,搅得山中乌烟瘴气,黑龙总也斗不过白龙。
一天,黑龙又战败退回洞中,想着如何长些本事打败白龙,好出口恶气。它知道二郎神那里有许多神功秘籍,便想偷来学习。黑龙前往二郎神的住处灌江口,变作一个草头神,小心谨慎地打探消息。巧得很,时逢二郎神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连哮天犬也去了。黑龙窃喜中悄悄摸进书房,将书偷出。
它驾云回到磊石山洞中,照着秘籍练习,有一次练累了,把书一放酣然睡去。一觉醒来才发现书被洞中的水浸湿。黑龙懊恼不已,想拿到洞外晾晒,又怕白龙发现,于是第二天天刚亮,就悄悄带上秘籍来到山上。
磊石山不高,却极具仙气,古松翠柏挺立峭壁之上,鹰鹞翔于山间;西面千峰壁立,怪石嶙峋,山间烟雾缭绕,十分险峻。向阳处有一陡崖,崖顶有一处幽静的平地,一棵粗大的奇松傍崖而立。黑龙把书放在奇松下晾晒,直到太阳偏西也没晾干,黑龙便把书暂藏在奇松下,回去了。
没想到,玉皇大帝得知黑白二龙私自下界之事,命东海龙王将二龙捉拿上天。而黑龙偷走的武功秘籍却永远留在磊石山上,久而久之,书化成巨石,后人称作“天书石”。
万贞儿家乡无名山
皇帝赐名为岱家山
离齐长城磊石山段不远,有一座山,叫岱家山,岱家山南边有村名为万家庄。明朝时,万家庄出了一个叫万贞儿的娘娘。
《明史·万贵妃传》中记载: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春正月辛亥,万贵妃薨,明宪宗震悼,辍视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
这个万贵妃就是万贞儿。据说她父亲万贵在县衙当差,后因亲属犯法遭株连,被充军发配。
万贞儿进宫不久,皇宫里就换了皇帝。新皇和宫里的娘娘们见到万贞儿时,都觉得很好笑:怎么有这么小的孩子呀?万贞儿进宫这事被人们当成一个笑话。孙太后听人们说笑,就把选贞儿进宫的人叫过来,一五一十问了个明白。孙太后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把万贞儿留在身边,按自己的喜好教导。
转眼,万贞儿就长到了19岁。这年,皇帝出去打仗,不巧被人活捉,皇帝被扣,朝中无君。孙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一番,先把太后那刚断奶的亲孙子立为太子,又临时从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找了一人暂时接替皇帝的位置。孙太后把小太子交给亲手教导出来的贞儿姑娘守护。
代替皇帝的人是太子的叔父,开始,他对太子很是照顾,尽到叔父的职责。又过了几年,这叔父觊觎江山,废了太子,连带着把万贞儿一起撵出皇宫。
又过了些年,被扣押的皇帝回朝,夺回皇位。老皇帝百年后,太子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万贞儿册封为皇后,要给她千般宠万般爱。没想到大臣们却反对,皇帝虽不高兴,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封万贞儿为贵妃。
有一次二人闲聊,说起贵妃老家的山。皇帝说:“他们不都说贵妃是障日山下的贞儿姑娘嘛。”万贞儿叹了口气:“唉,外面的人就只知道障日山,其实障日山隔着臣妾的村还有十好几里的路,可惜,村跟前的山连个名字也没有。”皇帝一听,说:“这还不好说,那山就叫岱家山吧。”于是岱家山的名字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分类广告
订版电话:8888315 13953667072
字画/酒水/礼品回收
空调移机维修回收13573606865
多处遗址历沧桑岁月
齐长城周边有不少名胜古迹,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曾秘密地转移到诸城邹家沟;石河头遗址为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一届中共诸城县委曾进驻齐长城南面的诸城县第六区太平乡石河头村;另外还有插旗崖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这些遗址、遗迹,见证了诸城历史的变迁。
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曾秘密入驻邹家沟
邹家沟村在诸城桃园南部,齐长城经过它东面的东山(也叫垛山)。
1943年夏,滨海军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经过三关口等战役,扭转了滨北局势,在五莲山、马耳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虽然太平乡处于根据地与敌占区的交界地带,但邹家沟、曹家洼等山区村庄和障日山周围大片地区基本被我军控制。省委决定将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从五莲山区秘密地转移到邹家沟村。
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有二十多人,设备和人员全部安置在村东头的村民刘洪鑫家。电台和油印机安排在三间西屋里,人员分别住在堂屋西头两间和南屋里。为保密,只有刘家和村干部知道此事。同志们不分昼夜地采编稿件,写、刻、油印报纸,同时分社则及时向新华社传递稿件。由交通员化装成小商贩将报纸传送到各地。为防万一,区委安排民兵日夜站岗放哨,一有情况就紧急转移到东南沟的树林里隐蔽。
1944年夏,我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讨李战役,大幅度压缩了伪滨海警备军李永平的地盘,先后解放了千秋岭、石门、插旗崖和圈里四个伪军据点。扩大了滨北解放区,报社的周边环境才有了明显的改变。
从1943年春至1945年秋,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在邹家沟村出版报纸上百期,有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石河头遗址曾发掘出石棺墓 形制极为罕见
石河头遗址是一处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位于诸城市桃园片区石河头村北岭的南坡上。此处东邻吉利河,南靠小北河,地处两河交汇的台地上。遗址地形北高南低,表层为沙质黄褐土。南北宽250米,东西长4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1980年秋,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实习队在这个遗址西部的水沟中,发现残存的新石器时代石棺墓遗迹。1986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馆在田野考古调查中,于公路东侧排水沟壁上,发现两座因雨水冲刷而暴露出来的石棺墓。同年12月,市博物馆对两座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共出土陶、石随葬品9件。这些随葬品的文化面貌较为特殊,既具有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又显示出早期龙山文化风格,引起考古界的关注。
1997年秋,诸城市博物馆在配合下(昌邑下营)海(胶南海青)公路拓宽施工中,在遗址西部边缘区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居住遗迹一处,石棺墓11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长1.8米-2.1米,宽0.7米-0.9米,墓口距地表深1.1米,全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南。石棺由附近山上出产的厚2厘米-5厘米的石板组成,平面呈长方梯形,头部宽脚部窄,底铺石板。棺四壁外侧紧挨墓坑壁,高0.3米-0.8米,顶部盖以石板。这种形制的石棺在其他地区极为少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墓葬分布很有规律,两座为一组,南北排列,越向南间隔越密。墓葬中共出土随葬品五十余件,均为陶器。器形有罐、鼎、鬶、杯等十余种。陶质有夹砂灰陶、夹砂黑陶、夹砂褐陶、泥质黑陶和少量的夹砂红陶。
这批墓葬中有一个极有学术价值的现象,在同一座墓中,既有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鬶、陶豆,又有代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陶壶。这一现象证明了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专家认为,石河头遗址是一处反映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典型遗址,其文化内涵是研究山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的演变及文化类型划分的重要资料。新石器时代的石棺墓在我国发现较少,石河头遗址的石棺墓,不仅为探讨当时的葬俗葬制提供了资料,也为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夷文化提供了新的内容。
诸城县委建立后
在石河头村领导抗战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诸城后,中共苏鲁豫皖边省委(后改为山东分局)决定成立诸城县委。由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选拔部分诸城、高密籍优秀学员组成中共诸城县委,隶属鲁东南特委领导,任命县委书记乔志一、宣传部长刘力一、组织部长周建桥、统战部长王圣舆。另外,于云光负责武装工作,张鲁东、牛启昶负责群众工作,王博平、刘伟江担任保卫工作,王树松、李树基担任秘书工作。
在建立中共诸城县委的同时,经边区省委和鲁东南特委批准,建立了八路军诸城独立营。独立营由诸城五区青年牛孔硕、崔仁卿领导的一支青年爱国武装改编而成。
中共诸城县委和八路军独立营建立后离开岸堤村,于10月底进驻齐长城南面的诸城县第六区太平乡石河头村(今桃园片区),开始领导抗战斗争。
11月,根据省委指示,由司令员刘涌率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进军诸城,开辟诸胶边区。二支队进驻石河头村南的劝礼村(今桃园片区),在诸城县委和独立营的配合下开展工作。后来八路军向东发展,占领了诸城五区重镇泊里,诸城县委也随部队移驻泊里。独立营被编为二支队直属营。
插旗崖村六间民房
曾是北海银行印钞厂
插旗崖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位于现在的诸城市桃园片区插旗崖村中央文化广场南面约30米远的地方,小青河的北岸。临时印钞厂遗址共有民房6间,共长14米,宽3.5米,院墙由石头垒砌而成。
北海银行是抗战期间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单位,也是当时山东境内唯一由共产党政权行使国家银行职能的机构。其前身是1938年秋山东掖县(今莱州)县委创建的抗日政权所建立的“北海银行”。解放战争中,北海银行成为组建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银行之一。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初,华中新四军北撤山东后,新四军的华中银行与山东根据地的北海银行合并,两家印钞厂也合并为北海印钞二厂。
1947年5月,为孟良崮战役的需要,北海银行印钞二厂转移至藏马县桃园插旗崖村。7月,战争形势严峻,印钞厂被迫转移。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北海银行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北海银行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本期图片由张超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资料由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诸城市茁山齐长城文化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