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诸城的四座山

12 13版:诸城的四座山

16版:诸城的四座山

感知时代脉搏

(2024年11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 郭超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从成为记者那一天起,前辈就教导我,要深入基层一线,不怕吃苦,在平凡工作中记录细微而温暖的声音,才能写出沾着泥土味的稿件。这是我一路走来的动力,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让我始终坚持在现场、在路上,完成一次次蜕变。
  潍坊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许多杰出名人。从金石文化到影视音乐,从舞蹈曲艺到书法美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守正创新中勇攀高峰,在崇德尚艺中孜孜追求,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探索。很幸运,我透过文字记录了他们如何讲好潍坊故事,让城市魅力更加璀璨。
  今年6月的一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我跟随潍坊市文艺志愿者来到临朐县惠民演出,那次演出让我记忆深刻。演员们在太阳下一遍遍排练着,天气再热也抵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当晚7时许,当一个个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轮番登场,聚集来的十里八村的村民沸腾了。那晚,我到家已是次日零时17分,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去。演员们那份对文艺的热爱,鞭策并激励着我,唯有到人民中间去,才能感知时代脉搏。
  像这样的采访只是我平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宣传潍坊红色文化的义务讲解员罗洋、让潍坊风筝飞得越来越高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用说唱致敬家乡的“00后”小伙韩铁牛、为临朐县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付出良多的临朐文旅人、让潍坊的诗歌再攀高峰的诗人黄浩……我将他们的故事用文字搬上了另一个“舞台”,我们的读者也感受到了这份文字背后的力量。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记者面临着不小挑战。但我相信,在路上,才能了解时代;在现场,才能了解人民。我会继续珍惜每次采访机会,书写潍坊人物的点滴,讲述潍坊发展的故事。